[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1921.X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9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庆;龚洁;吴佳;祝贺;周大永;刘卫国;马芳武;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4 | 分类号: | B60R16/04;H01M2/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有利于行人保护的蓄电池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行人的道路使用安全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行人头部损伤是交通事故中行人最致命的损伤形式之一。因此,研究如何降低汽车与行人碰撞过程中对头部的伤害,对于降低事故损失及受害人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比较常见的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杆3、压条1,两根固定杆3的下端和托盘5上的挂耳4钩挂住,上端穿过压条1两端的螺孔与压条1螺纹连接,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缺点是压条与固定杆的固定点位于在蓄电池上表面,使得固定杆上端暴露在蓄电池上表面上方,其位于行人头部的碰撞区域内,使得车辆与行人在碰撞时,固定杆突出的上端很容易与行人头部发生接触并造成严重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蓄电池固定装置在碰撞过程中极易对行人的头部造成严重伤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不改变安装方式的前提下,只需改变固定装置的结构,便能达到在碰撞过程中降低行人头部伤害程度目的的蓄电池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包括托盘、设置在托盘两侧的挂耳、压条、固定杆,其特征是,所述的压条两端向下延伸形成固定条,所述的固定条下端向外延伸构成连接翻边,连接翻边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的固定杆下端设有弯钩,该弯钩与托盘上的挂耳钩挂连接,所述的固定杆上端通过连接孔与连接翻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条和固定条均为扁平条状结构,该形状结构占用空间小,且能很好地贴合蓄电池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条与压条之间设有圆角,圆角可以降低碰撞时对头部的直接伤害。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孔为长圆孔,由于制造和安装存在一定得误差,使用圆形孔可能造成螺栓无法安装,使用长圆孔不仅可以避免这一问题,还可以使固定杆自由膨胀。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条长度为40mm-60mm,使得连接点在蓄电池上表面下方,直接消除了行人头部与蓄电池的碰撞硬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装配简单,结构更加稳固。
(2)能有效降低汽车与行人碰撞过程中行人头部的受伤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蓄电池固定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压条1 蓄电池2 固定杆3 挂耳4 托盘5
固定条6 连接翻边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包括托盘5、设置在托盘两侧的挂耳4、压条1、固定杆3,所述的压条1两端向下延伸形成固定条6,所述的压条1和固定条6均为扁平条状结构,所述的固定条长度为50mm,所述的固定条向下延伸过程中,在蓄电池2表面折角处设有圆角,所述的固定条6下端向外延伸构成连接翻边7,连接翻边7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为长圆孔,所述的固定杆3下端设有弯钩,该弯钩与托盘5上的挂耳4钩挂连接,所述的固定杆3上端通过连接孔与连接翻边7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不改变安装方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现有蓄电池固定装置的结构,使压条1两端延伸形成固定条6,并增加连接翻边7,使得固定点和固定杆3上端均处于蓄电池2上表面下方,固定的同时使得固定点下移,有效地消除了头部碰撞区域硬点,降低了在碰撞过程中行人头部伤害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19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水道口盖
- 下一篇:一种具有钳杆伸缩功能的液压多功能有轨锻造操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