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雷电预警联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2248.1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0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彬林 |
主分类号: | H02H3/22 | 分类号: | H02H3/22;G01R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2***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电 预警 联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范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雷电预警联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已进入多数家庭,因雷电会引起家庭失火,损坏家用电器,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所以需要防范雷电的电器也越来越多,提早做好雷电的防范措施越来越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GSM无线报警、LED显示及联动控制关闭窗户和切断电源设备的雷电预警联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雷电预警联动控制装置,由静电检测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报警电路、显示电路、联动控制电路、GSM无线报警电路组成,静电检测电路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分报警电路、显示电路、联动控制电路、GSM无线报警电路四路输出。
所述静电检测电路由天线TX一路连接电阻R1,天线TX另一路经电容C1连接三极管T1的基级,三极管T1的基级另一路连接电位器R3的左接点,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2的基级,另一路串联电阻R2后连接到电源正极,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5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电位器R3的右接点,经电容C3并联电阻R4连接到电源负极,三极管T3的基级连接电容C4后经二极管D1连接到电源负极,三极管T3的集电极连接到电源正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经电容C5连接到电源负极组成,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TP2输入到单片机控制电路。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采用静电检测原理,当乌云密布时,云层内部的放电,通过天线的检测一定范围内,产生的报警信号,通过单片机控制显示当前状态,同时发出报警声和联动控制关闭窗户和切断电源设备和通信线路设备等电器,达到预防的作用,同时给人们一种影响作用,避免人们的心里压抑。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雷电预警联动控制装置,由静电检测电路1、单片机控制电路2、报警电路3、显示电路4、联动控制电路5、GSM无线报警电路6组成,静电检测电路1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2,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2分报警电路3、显示电路4、联动控制电路5、GSM无线报警电路6四路输出。
如图2所示,所述静电检测电路1由天线TX一路连接电阻R1,天线TX另一路经电容C1连接三极管T1的基级,三极管T1的基级另一路连接电位器R3的左接点,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2的基级,另一路串联电阻R2后连接到电源正极,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5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电位器R3的右接点,经电容C3并联电阻R4连接到电源负极,三极管T3的基级连接电容C4后经二极管D1连接到电源负极,三极管T3的集电极连接到电源正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经电容C5连接到电源负极组成,当云层密布对地放电时,通过天线TX经电阻R1分压向电容C1充电,当达到三极管T1与二极管T2之间产生的振荡频率时,经电容C4使三极管T3导到向电容C5充电经可开关报警信号TP2输入到单片机控制电路U1的第24脚,经单片机控制电路U1读取高低电平,经内部数据处理,最终判断是否存在雷电来临之际,单片机控制电路U1同时四路输出,第一路由单片机控制电路U1第25脚输出低电平经电阻R限流使蜂鸣器Y得电,发出报警声;第二路由单片机控制电路U1的第36、37、38、39脚串行输出驱动显示电路U4显示当前状态;第三路由单片机控制电路U1第28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T4导通,继电器J吸合,促使接触器KM得电切断负载电源和通信线路;第四路由单片机控制电路U1第1、2、3、4脚与GSM无线报警电路U5的第1、2、3、4脚组成串行数据传输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电路U1所采集的信号,输出驱动GSM无线报警电路U5向指定的手机发送报警信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彬林,未经李彬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22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多功能不间断电源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效热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