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纯水EDI电去离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2770.X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0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高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锐涛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C02F1/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水 edi 离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去离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去离子,又称填充床电渗析EDI或CDI, 就是在电渗析器的隔膜之间装填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种水处理技术。它被认为是水处理技术领域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技术之一。
电去离子是结合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两项技术各自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与普通电渗析相比,由于淡室中填充了离子交换树脂,大大提高了膜间导电性,显著增强了由溶液到膜面的离子迁移,破坏了膜面浓度滞留层中的离子贫乏现象,提高了极限电流密度;与普通离子交换相比,由于膜间高电势梯度,迫使水解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一方面参预负载电流,另一方面可以又对树脂起就地再生的作用,因此EDI不需要对树脂进行再生,可以省掉离子交换所必需的酸碱贮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以往的电去离子装置通过将多组膜对组成的膜堆夹设在安装有正负电极的两电极框中构成,并分别在两相对的电极框上设置与淡室隔板相通的淡室隔板进出水口、与浓室隔板相通的浓室隔板进出水口及极室隔板进出水口,通过一级一段、一级多段或者多级多段的组成形式来得到较高质量的纯水。
但以往的这种电去离子装置由于一个进水口对应一个出水口,造成内部水流动阻力较大且易漏水,同时会有产水流量小、产水背压大以及水流分布不均匀、水质不稳定等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部阻力更小的电去离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纯水EDI电去离子装置,主要包括膜堆和用于夹紧安装膜堆的电极框,与两相对的电极框相邻在电极框内分别设有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膜堆包括有交替排列的浓室隔板、淡室隔板和贴覆于淡室隔板两侧的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其中一电极框上设有浓室进水口、淡室进水口、极室进水口,另一电极框上设有浓室出水口、淡室出水口、极室出水口,对应淡室进水口在另一电极框上设有多个淡室出水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对应淡室进水口在另一电极框上设有两个淡室出水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与淡室进水口和淡室出水口相通在浓室隔板、淡室隔板和正电极板上均设有纯水进口和纯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电去离子装置在纯水的出水端对应一个淡室进水口设置了多个淡室出水口,从而可通过多个淡室出水口的设置有效降低电去离子的水处理装置的内部水流阻力,使得水处理过程更加充分,从而有助于得到更高质量的纯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极框板平面进出口设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极板平面进出口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纯水EDI电去离子装置,主要包括膜堆和用于夹紧安装膜堆的电极框1,与两相对的电极框1相邻在电极框1内分别设有正电极板51和负电极板52,膜堆包括有交替排列的浓室隔板2、淡室隔板3和贴覆于淡室隔板3两侧的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其中一电极框1上设有浓室进水口21、淡室进水口31、极室进水口41,另一电极框1上设有浓室出水口22、淡室出水口32、极室出水口42,对应淡室进水口31在另一电极框1上设有多个淡室出水口32。
此电去离子装置在纯水的出水端对应一个淡室进水口31设置了多个淡室出水口32,从而可通过多个淡室出水口32的设置有效降低电去离子的水处理装置的内部水流阻力,使得水处理过程更加充分,从而有助于得到更高质量的纯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对应淡室进水口31在另一电极框1上设有两个淡室出水口32。
两个淡室出水口32为本实用新型最优选的淡室出水口32数量设置,可使得水处理装置内部阻力在最佳状态下工作,从而达到产水背压小、供水压力小且不外漏水的特点,且由于产水流量的增大,不易造成堵塞,从而更加有助于得到更高质量的纯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与淡室进水口31和淡室出水口32相通在浓室隔板2、淡室隔板3和正电极板51上均设有纯水进口6和纯水出口7,以便于水处理装置内部各通道彼此相通。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锐涛,未经高锐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27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