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锥底储油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3041.6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4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鹏;杜亮坡;王春波;王成;傅伟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28 | 分类号: | B65D88/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任清汉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锥底 储油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下锥底储油罐。涉及管道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储油罐的罐底结构型式主要为锥底结构,分为上锥底和下锥底两种,在国内上锥底结构被普遍采用,下锥底结构使用较少,且即便是下锥底储罐,一般进出油口也是位于罐壁侧,这种结构不利于油品的排放,并且对储罐罐壁整体的强度造成一定的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实现储油罐在线自动排底油并能排净底油的下锥底储油罐。
为了能排净储油罐的底油,实现储油罐在线自动排底油的功能,避免了人为清扫储油罐的费用,本实用新型采取了集进出油与排污于同一根接管的下锥底储罐结构。具体结构包括:铝制内浮盘1、高液位计口2、量油管3、罐顶通气孔4、平台及盘梯5、罐体6、进出油管7、罐壁通气孔8、双金属温度计口9、隔爆型铂电阻口10、罐壁带芯人孔11、罐壁带芯人孔平台梯子12、罐壁人孔13、人孔兼做透光孔14、防滑条15、油罐接地件16、铭牌17。
罐体6顶部有固定顶,底部是下锥体罐底,固定顶中央有罐顶通气孔4,固定顶周边有平台及盘梯5,高液位计口2设置在罐体6的中上部,量油管3从固定顶的一侧穿入并穿过铝制内浮盘1到罐底处,罐底中央有进出油管7;罐壁通气孔8、双金属温度计口9、隔爆型铂电阻口10、罐壁带芯人孔11、罐壁带芯人孔平台梯子12、罐壁人孔13依次安装在罐体6的一侧,罐体6的另一侧安装有油罐接地件16;两人孔兼做透光孔14位于固定顶的两侧边且在穿过固定顶中心的直线上,两人孔兼做透光孔14之间铺有防滑条15;铭牌17安装在罐体6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罐底结构为下锥体,并在下锥体的中央设有一个集油坑,储油罐的底油通过储罐倾斜的罐底,集中汇集到集油坑中,然后通过进出油管7排出罐外,进出油管7不但可以作为排污管线,同样可以作为储罐的进出油管线。进出油管7通过储罐的罐底板下面,从储罐的环梁基础上穿出来,然后通过法兰与站场的工艺管线相连接。集进出油与排污于同一根接管的下锥底储油罐结构不仅避免了在储油罐的罐壁上开孔和由于罐壁的开孔而造成罐壁的强度的减弱,更重要可以使储油罐的底油彻底的排干净,减少人为清扫储油罐底油的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顶采用自支撑无加肋拱顶结构,整个储罐主要采用国产的碳钢。
本实用新型下锥底罐的进出油管7的结构详图见图3,进出油管7包括:对焊法兰7-1、接管I 7-2、补强圈I 7-3、接管II7-4、底板7-5、补强圈II7-6。对焊法兰7-1与接管I 7-2相接后与集油坑焊接,接管I 7-2伸入集油坑后成半管,在接管I 7-2与集油坑焊接处焊接有补强圈II7-6,在与底板7-5平行的半管接管I 7-2的另一侧焊接有补强圈I 7-3。
进出油管7是集进油、出油和排污为一体的管线,进出油管7通过在集油坑上接管I 7-2开孔与集油坑焊接,进出油管7在集油坑内切掉一半的接管用作增加进油、出油和排污的接触面积,提高进油、出油和排污的量。进出油管7与工艺管线通过对焊法兰7-1连接,法兰的密封面为凸面。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避免了在储油罐的罐壁上开孔和由于罐壁的开孔而造成罐壁强度的减弱,并实现了储罐在线自动排底油的功能,避免了人为清扫储罐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下锥底储油罐主视图
图2下锥底储油罐俯视图
图3下锥底储罐的进出油管图
其中1-铝制内浮盘 2-高液位计口
3-量油管 4-罐顶通气孔
5-平台及盘梯 6-罐体
7-进出油管 8-罐壁通气孔
9-双金属温度计口 10-隔爆型铂电阻口
11-罐壁带芯人孔 12-罐壁带芯人孔平台梯子
13-罐壁人孔 14-人孔兼做透光孔
15-防滑条 16-油罐接地件
17-铭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例是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的200m3试验泄压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3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