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绞线卷的放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3178.1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8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宋江岭;杜林华;林祥吉;王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9/36 | 分类号: | B65H49/36;B65H49/18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宋妍丽 |
地址: | 5630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绞线卷 放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装钢绞线线卷或其他缆线线卷放线装置,属于金属制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绞线的包装属于软包装,就是在其心部没有刚性芯支承。目前的放线装置一般由固定线盘支架、转动部分和放线制动部分组成,为了便于装卸,在待放线卷芯孔与固定线盘支架外径之间一定存在间隙。钢绞线在做无粘结钢绞涂包层时,需要完全绷直,放线张力一般在3-4kN;采用目前的放线装置时,由于钢绞线卷孔与放线装置固定线盘支架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钢绞线卷在放线张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变形导致乱线和勒圈而发生放线困难,直接影响涂包层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张紧的钢绞线放线装置,改善线卷放线状态,提高钢绞线涂包层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钢绞线卷的放线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底座、转动机构、固定线盘支架和放线制动装置,所述放线制动装置套装在转动机构上,并安装于固定底座相应位置,固定线盘支架安装于固定底座上部,所述固定线盘支架的上端和内部分别设有线卷压紧机构和张紧机构。
所述张紧机构由张紧转动杆、张紧块、张缩曲柄、T型丝杆、张缩螺母、转动固定架组成,所述T型丝杆自上向下分别设有径向通孔、压紧螺纹、两段旋向相反的张缩螺纹,用于分别与张紧转动杆、压紧机构、两个张缩螺母配合连接,同时T型丝杆及已安装在其相应位置的上的两个张缩螺母,通过转动固定架支承一同安装于固定线盘支架内,所述张缩螺母中心为螺纹孔,外形为正四边形,每边均设有叉槽及锁孔,通过该叉槽和锁孔与张缩曲柄一端活动连接,张缩曲柄的另一端连接张紧块,从而构成上下两组周边均布的曲柄张紧块机构,所述线盘支架上设有与张紧块滑移范围对应的槽孔。
所述压紧机构由压紧螺母板和压紧转动杆组成,压紧螺母板通过其中心的螺纹连接于张紧机构的T型丝杆相应位置,压紧转动杆与压紧螺母板为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使钢绞线卷内径随时得以张紧,加上压紧机构作用,使钢绞线卷在放线过程中不会变形、松套、移位,避免产生乱线和勒圈,使放线得以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放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T型丝杆零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张缩螺母零件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线盘支架零件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紧螺母板零件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中:1-张紧转动杆、2-压紧转动杆、3-压紧螺母板、4-张紧块、5-张缩曲柄、6-T型丝杆、7-张缩螺母、8-转动固定架、9-固定线盘支架、10-放线制动装置、11-转动部分、12-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绞线卷的放线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2、转动机构11、固定线盘支架9和放线制动装置10,所述放线制动装置10套装在转动机构11上,并安装于固定底座12相应位置,固定线盘支架9安装于固定底座上部,所述固定线盘支架9的上端和内部分别设有线卷压紧机构和张紧机构。
所述张紧机构由张紧转动杆1、张紧块4、张缩曲柄5、T型丝杆6、张缩螺母7、转动固定架8组成,所述T型丝杆6自上向下设有径向通孔、压紧螺纹两段旋向相反的张缩螺纹分别与张紧转动杆1、压紧机构、两个张缩螺母7配合连接,并通过转动固定架8支承安装于固定线盘支架9内,所述张缩螺母7中心为螺纹孔,外形为正四边形,每边均设有叉槽及锁孔,通过该叉槽和锁孔与张缩曲柄5一端活动连接,张缩曲柄5的另一端连接张紧块4,从而构成上下两组周边均布的曲柄张紧块机构,所述线盘支架上设有与张紧块4滑移范围对应的槽孔。
图示实施方案中,T型丝杆6通过转动固定架8上两端的轴承支承安装,转动固定架8与固定线盘支架9通过止口定位保证同心,两者通过螺栓固连;由于转动固定架8上下两端的轴承支承,T型丝杆6的转动可以脱离于放线的转动机构运动;张紧转动杆1横穿过T型丝杆6上端径向孔,可用于单独转动T型丝杆6,压紧螺母板3上平面均布焊接有8个套环,压紧转动杆2根据需要选择插入上述某些位置套环中,可用于单独转动压紧螺母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31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离合收卷装置
- 下一篇:气力输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