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湿地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3532.0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龚珞军;韩炜;杨伟;李桂萍;刘少明;王小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珞军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湿地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湿地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形成了内部的良好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正在不断得到研究应用和发展的污水处理实用新技术,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这项技术适合我国国情,尤其适合广大农村,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工艺设计资料和应用实例还不多见,有待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气候条件及不同污水特性的实用数据,以促进其在我国适当地区的推广应用。
现有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85788,专利名称为:一种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及其装置,它是一种采用复合垂直流-垂直折流潜流式湿地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及其装置。整个工艺主要由预处理和人工湿地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预处理主要去除原生活污水中的漂浮物和可沉降悬浮物;人工湿地系统由复合垂直流和垂直折流潜流式湿地串连而成。上述工艺和装置具有对生活污水中的COD、氮磷去除效率高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单元填料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人工湿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承托单元、人工填料单元,人工填料单元搁置在承托单元上,人工填料单元的上端部种植有植被。
所述的承托单元包括下框架、下网、下单元填料层、下提环,下框架的底端、前端、后端、左端、右端均设有下网,所有下网围成上端开口的盛料空腔,盛料空腔内填有下单元填料构成下单元填料层,下框架的左上端部、右上端部分别设有下提环。
所述的人工填料单元包括上框架、上网、上单元填料层、上提环,上框架的底端、前端、后端、左端、右端均设有上网,所有上网围成上端开口的盛料空腔,盛料空腔内填有上单元填料构成上单元填料层,上框架的左上端部、右上端部分别设有上提环。
所述的下框架为不锈钢框架,下网为不锈钢网,下网焊接在下框架上。
所述的上框架为不锈钢框架,上网为不锈钢网,上网焊接在上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人工填料单元搁置在承托单元上,两种不同的填料分设在不同的单元中,更换上单元填料、下单元填料时,只需提起人工填料单元,更换单元填料方便。2、每个单元可通过拉升提环而被提出湿地,实现定点采集污水,观察各方位污水的处理效果,操作简单且不会破坏植被和填料结构。通过人工填料单元各深度的填料结构、微生物变化来分析污水处理机理和效果,并可直接地观察植物根系特点和植株生长情况。每个单元中可放置不同的填料和种植不同的植物以方便研究,并且可随时更换单元中的填料,且对湿地整体结构不会造成破坏。该人工湿地试验装置可用于农村村组级污水的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框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框架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中:1-承托单元,2-人工填料单元,3-植被,4-下框架,5-下网,6-下单元填料,7-下提环,8-上框架,9-上网,10-上单元填料,11-上提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人工湿地试验装置,它包括承托单元1、人工填料单元2,人工填料单元2搁置在承托单元1上,人工填料单元2的上端部种植有植被3。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承托单元1包括下框架4、下网5、下单元填料层、下提环7,下框架4的底端、前端、后端、左端、右端均设有下网5,所有下网5围成上端开口的盛料空腔,盛料空腔内填有下单元填料6构成下单元填料层(下单元填料的粒径大于上单元填料的粒径,下单元填料起承托、走水作用),下框架4的左上端部、右上端部分别设有(如焊接)下提环7(下提环起提升方便的作用)。
如图3所示,所述的人工填料单元2包括上框架8、上网9、上单元填料层、上提环11,上框架8的底端、前端、后端、左端、右端均设有上网9,所有上网9(内衬)围成上端开口的盛料空腔,盛料空腔内填有上单元填料10构成上单元填料层,上框架8的左上端部、右上端部分别设有(如焊接)上提环11。
所述的下框架4为不锈钢框架,下网5为不锈钢网,下网5焊接在下框架4上(下网5的网孔径小于下单元填料6的粒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珞军,未经龚珞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3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