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齿差动减速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4422.6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1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廖英洲;苏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英洲;苏振辉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7/023;F16H57/037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张绍严;王大珠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减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类,为有关一种齿差动减速机结构,尤指一种可使减速机提高输出扭力效果,且可缩小体积及长度的齿差动减速机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减速机的结构,通常藉由行星齿轮作为主要的传动方式,因此,当减速机动作时,齿轮与齿轮间的相咬合,会造成磨擦系数高、噪音大的缺失,相对的使得耗损率提高,且不易保养。再者,由于齿轮动作时的压力角较大,故而扭力被齿轮所消耗,造成输出的扭力降低,且影响减速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齿差动减速机结构,使减速机得以达到低磨擦系数、低噪音,以及提高输出扭力及缩小体积及长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设于本体的主传动齿轮,啮合接触于该主传动齿轮的复数个从动齿轮,以及供该等从动齿轮啮合接触的定位盘及出力轴盘。其中,该主动齿轮枢接于一套座,使套座套固于马达的传动轴,该定位盘及出力轴盘于内缘分别设有环状齿,使两者的环状齿设为不同的齿数,当马达带动主传动齿轮旋转时,得以使该等从动齿轮如行星般沿定位盘旋转,进而带动出力轴盘,藉由定位盘及出力轴盘不同的齿数比,以形成齿数的放大,进而增加出力轴的扭力,且使减速机的体积及长度得以缩小。
其中该主传动齿轮,以及啮合接触于该主传动齿轮的复数个从动齿轮,容置于一固定座,于固定座设有与该等从动齿轮对应数量的开孔,以供从动齿轮突露。
本实用新型具体包括:
一本体;
一减速机构,该减速机构置于本体内,其包含一主传动齿轮,啮合接触于该主传动齿轮的复数个从动齿轮,以及供该等从动齿轮啮合接触的定位盘及出力轴盘,其中,该主动齿轮枢接于一套座,使套座套固于马达的传动轴,该定位盘及出力轴盘于内缘分别设有环状齿和另一环状齿,使两者的环状齿设为不同的齿数,当马达带动主传动齿轮旋转时,得以使该等从动齿轮如行星般沿定位盘的环状齿旋转,进而带动出力轴盘,藉由定位盘及出力轴盘环状齿和另一环状齿不同的齿数比,以形成齿数的放大,进而增加出力轴盘的轴杆的扭力。
其中,该主传动齿轮,以及啮合接触于该主传动齿轮的复数个从动齿轮容置于一固定座;
其中,于固定座设有与从动齿轮对应数量的以供从动齿轮突露啮合接触于定位盘及出力轴盘的环状齿和另一环状齿的开孔;
其中,该出力轴盘设有一以供枢接不同的传动组件的轴杆,使轴杆由本体突露。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以设有主传动齿轮及复数从动齿轮,以及定为盘、出力轴盘的减速机构,构成齿差动减速机结构,使减速机得以达到低磨擦系数、低噪音,以及提高输出扭力及缩小体积及长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速机构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及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设有一由上座体11及下座体12,以及底座13所组成的本体1,于本体1内设有一减速机构2。该减速机构2包含一主传动齿轮21,啮合接触于该主传动齿轮21的复数个从动齿轮22,以及供该等从动齿轮22啮合接触的定位盘3及出力轴盘4。其中,该主传动齿轮21,以及啮合接触于该主传动齿轮21的复数个从动齿轮22容置于一固定座5,于固定座5设有与该等从动齿轮22对应数量的开孔51,以供该等从动齿轮22突露;
该主动齿轮21枢接于一套座6,使套座6套固于马达的传动轴,并于该套座6套置复数的轴承61,该定位盘3及出力轴盘4于内缘分别设有环状齿31和另一环状齿41,使两者的环状齿31和另一环状齿41设为不同的齿数,该出力轴盘4的轴杆42则由本体1的上座体11突露,并以轴承43及油封44套置,以供枢接不同的传动组件;
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齿差式减速机。当马达带动主传动齿轮21旋转时,得以使该等从动齿轮22如行星般沿定位盘3的环状齿31旋转,进而带动出力轴盘4,藉由定位盘3及出力轴盘4,环状齿31和另一环状齿41不同的齿数比,以形成齿数的放大,进而增加出力轴盘4的轴杆42的扭力,且使减速机的体积及长度得以缩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英洲;苏振辉,未经廖英洲;苏振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44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发光装置和智能设备
- 下一篇:二级中心传动磨机减速机均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