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辊径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5178.5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7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晓;陶桂林;陈剑飞;田军利;钱江东;黄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仪,具体属辊径测量仪。
背景技术
CSP生产线是连铸与连轧紧密结合的生产线,上下游工序结合紧凑,预留给故障处理时间短,要求维护工人对设备状况的预知判断能力较高,同时故障响应速度要求快,能够迅速确定故障的部位或范围。
现有对辊径进行测量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采用外径千分尺,由于该测量工具体积庞大、重量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无法在狭小空间内测量、不便于携带、无法实现单人测量作业、人为误差较大等问题,所以在厂矿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存在的不足是:由于测量空间狭小,现有辊径测量仪只能在停机状态下进行,即将工作辊抽出后才可进行测量,而抽辊和装辊的操作时间比较长,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判断故障原因;此外,又由于卷取机夹送辊只有在下线后才能对辊径进行测量,因此无法对夹送辊的磨损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和预测,然而夹送辊的“负荷”检测是根据辊缝(压力)来判断的,夹送辊磨损往往导致“负荷”检测失误,造成控制时序紊乱,直至废钢,给薄材轧制的生产组织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在线利用工作辊缝间隙完成辊径的测量,无需抽辊和装辊,同样在线对夹送辊的辊径进行测量及评估夹送辊的磨损状况、不受工作环境限制,方便携带的便携式辊径测量仪。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一种便携式辊径测量仪,包括螺旋测微器,其在于:在螺旋测微器上连接有U型测量臂。
其特征在于:U型测量臂由测量横杆、与测量横杆两端连接的测量杆、测量横杆上的螺孔组成;螺旋测微器连接于螺孔内;两测量杆为对称且平行安装;两测量杆的下端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安装;下端面为水平面。
其特征在于:测量杆的内侧形状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能在线利用工作辊缝间隙完成辊径的测量,无需抽辊和装辊,同样在线对夹送辊的辊径进行测量及评估夹送辊的磨损状况、不受工作环境限制,并在狭小空间内也可实现在线辊径测量,体积小,轻便,操作方便;测量精度满足生产需要,且结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U型测量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测量杆的A-A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螺旋测微器,2-U型测量臂,3-U型测量臂,4-螺孔,5-测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便携式辊径测量仪,包括螺旋测微器1。其在螺旋测微器1上连接有U型测量臂2。
其U型测量臂2的结构:在测量横杆3的中心线上加工螺孔4,其螺孔4与螺旋测微器1的螺纹相配合并连接,连接后的螺旋测微器1的中心线与螺孔4的中心线重合;在测量横杆3的两端采用焊接或整体加工而成的并与螺旋测微器1平行安装的的测量杆5,测量杆5的内侧形状为梯形,两测量杆5对称且下端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安装,两测量杆5的下端面均为水平面。
使用原理
首先,将辊径测量仪的两测量杆5放置在标定砧板的标定面上,调整螺旋测微器1使其与砧板接触,确定测量仪的位置读数;然后,将辊径测量仪的两测量杆5放置在被测轧辊上,用力适当,调整螺旋测微器1使其接触辊面,此时测出的值减去在标定砧板的标定面上读出的值即为弧高读数,根据弧高读数查表或根据事先做好的刻度直接读出辊径值。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测出辊径,通过对辊子不同区段进行测量取值,可以评估辊径磨损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5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现场调试用仪表电源
- 下一篇:一种输送乳化材料的水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