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市政用无公害自然长效灭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5584.1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2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分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0 | 分类号: | A0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吉安路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市政 公害 自然 长效 灭蚊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消灭蚊子的装置,是属于一种利用蚊子在自然界中繁殖、生长的生物特性的领域。本发明是充分利用蚊子的繁育、生长特性,自然而长期有效的逐渐减少其数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消灭蚊子是摆在全世界诸多科学家面前的重大课题,而有效的控制其数量更是人类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在防蚊子叮咬方面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如蚊帐、蚊香,各种防叮咬药水以及近期的超声波防蚊子振荡器等,但这些都只是区域性小范围被动的防范,而对于有效降低蚊子数量的大课题,除集中施用一些化学药剂之外,别无他法。本发明是针对蚊子繁育、生长全过程的特点而设计的一套装置,它完全以自然的方式来有效控制蚊子数量,若能在一个市政区域内广泛普及性的使用这种装置,相信在该区域内未来蚊子将会逐渐减少。本发明人还有理由相信这种方法在国际社会也会得到广泛认同和接受的。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控制蚊子的数量,设计制作一种直筒式容器,在接近上口处设有带纱网的溢水口,纱网是为防止下大雨时幼虫随水从上口溢出而“跑掉”;在内部设有一个锥形的纱网,锥形纱网边沿是由包有浮力较强的材料制作的漂浮框架,其与筒壁有能保证上下自由活动的间隙即可(是为防止蚊子从此处飞出),这样当下雨时容器内的漂浮框架协同纱网会随水的上涨而上涨,而当晴天蒸发量大时,漂浮框架及漏斗会随容器内水量的减少而下降。蚊子习性在水中产卵繁殖后代,而从卵到成虫期是在水中生长。锥形纱网内底部与筒内的水接触,成年雌蚊会到锥形纱网内底部有水处产卵,而卵会自然通过纱网眼来到水中“快乐”地成长,当成长至幼虫即孑孓期以后就再也不可能越过纱网而来到大自然。如此,给雌蚊虽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产卵环境,但它的后代却不可能活着离开容器,从而达到在大自然中有效的降低蚊子数量之目的。
技术方案是:利用有一定大小的直壁容器,在靠近容器上口边沿开出溢流孔,孔上用纱网与外界隔离,纱网溢流孔的作用是防止在下雨时蚊子孑孓从容器上口随水溢流而“外逃”;在筒内制作一个锥形纱网,网边沿用浮力较好的材料固接,网的大小以能够自由在筒壁上下运动为好,目的是纱网能够自由的在水位变化时上下运动,而筒内的孑孓及长成的蚊子却不能从边沿跑出来。这种器物装置应该广泛的投放在市政垃圾处理场的周边、草丛处及其他所有蚊子较多的地方,它是以市政投资方式区域性投入使用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蚊子的保有量及逐渐降低其总数量。
市政用无公害自然长效灭蚊装置发明的有意义效果是:1、有效降低蚊子的“保有量”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性行为,而社会性行为需要有绿色环保要求,即无公害;而自然长效,即应用自然法则长期有效实施,当然作为市政公用器物它也包括易实施和效果明显的含意,本灭蚊装置正是基于这种社会性行为而研发的;2、本灭蚊装置突出的是无公害、自然和长效,因为它完全是以蚊子自然习性为基础研发的,因此它无需任何会对环境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药剂,长效是指一旦将装置投放将长期无需人员管理而有效;3、本灭蚊法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不良影响;4、随着时间的延续容器中的腐尸将越来越多,水将由中性向生物化学的弱酸性转化,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将越来越多,这更符合蚊子的生理习性,也就更有利于吸引蚊子,所以它将形成良性循环,对蚊子的灭绝率也将越来越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市政用无公害自然长效灭蚊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是直壁容器,2是溢水口,3是无水区,4是浮力框架,5是锥形纱网,6是锥形纱网存水区,7是卵及幼虫繁育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有效减少蚊子的数量,须将此灭蚊装置广泛的放置于蚊子较多的地方,蚊子多的地方必然雨水较多,当容器内有雨水灌入时,浮力框架4会带着锥形纱网5沿着直壁容器1上浮到一定位置,此时雌蚊会在锥形纱网存水区6产卵,产卵后,卵会通过纱网网眼进入到容器下部的卵及幼虫繁育生长区7处生长,生长到幼虫后的孑孓由于不能够跃出水面,所以它不能变为成虫,这样便有效的控制了蚊子的繁育。图中2是预防雨量过大时蚊子可能从上口随水流出而设置的带有纱网的溢水口。3是无水区,当晴天蒸发量大时,水位连带纱网框架同时下降,此区域便会加大,但不会影响产卵区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分院,未经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5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动摩擦副的伸缩防护罩
- 下一篇:喷嘴滑动压力密封自动替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