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式结构的封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7444.8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泽;龙刚;刘刚;王磊;熊昕东;曹阳;陈玉华;林永茂;胡丹;潘健;周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6 | 分类号: | E21B33/126;E21B33/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贺元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封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的井下工具封隔器,具体是一种开式结构的封隔器,该封隔器以油气井开发中常用的Y344封隔器为原型,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
背景技术
Y344封隔器是油气井开发中常用的一种井下工具,可用于压裂、井筒试压等作业。
常规Y344封隔器上部常用开式和闭式两种结构。其中,开式结构设计有循环通道,具有易下入、易取出和可多次坐封等特点,但该结构的循环通道密封采用轴向挤压的形式密封,由于在挤压过程中,周向受力不均匀,易导致初次密封失效,并且造成密封件塑性变形,后续坐封密封的可靠性差,易失压造成泄漏,导致工具刺蚀;闭式结构不设计循环通道或采用O型密封圈始终封循环通道,具有密封可靠的特点,但其循环间隙小,替浆、洗井时排量受限,取出时由于没有循环通道连接胶筒组上下,抽汲效应明显,取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Y344封隔器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开式结构的封隔器,该封隔器在循环间隙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以“短插管式”的方式实现径向密封,密封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开式结构的封隔器,包括中心管以及中心管上自上而下的上接头、衬套、胶筒组、调节套、活塞、缸套和下接头,所述衬套相向于上接头的端头为凸台结构,在凸台圆周面上自下而上设有开口弹性挡环、下“v”形挡环、密封环、上“v”形挡环、触发环和卡簧,所述开口弹性挡环与下“v”形挡环之间、触发环与卡簧之间分别形成台阶结构,密封环置于开口相向的上、下“v”形挡环之间,卡簧嵌在衬套的凸台圆周面上,将触发环定位;所述上接头相向于衬套的端头上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表面为三级台阶结构,与衬套端头的凸台相对应适配。
所述密封环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是在现有Y344封隔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加工,将上接头与衬套的连接改为“短插管式”的方式,并轻松实现径向密封,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强度高、可重复坐封、找漏效率高、泄压后自动解封、下入取出方便和密封可靠等特点。它有效降低了施工作业成本,提高了油气田的开发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代号含义:1—上接头;2—中心管;3—凹槽;4—卡簧;5—触发环;6—上“v”形挡环;7—密封环;8—下“v”形挡环;9—开口弹性挡环;10—衬套;11—胶筒组;12—启动销;13—调节套;14—锁定销;15—活塞;16—缸套;17—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中心管2以及中心管2上自上而下的上接头1、衬套10、胶筒组11、调节套13、活塞15、缸套16和下接头17,其中,中心管2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接头1和下接头17螺纹连接;衬套10套在上接头1下方的中心管2上,衬套10的下端通过启动销12固定在中心管2上,并在此端连接调节套13;胶筒组11套装在衬套10上,胶筒组11的下端与调节套13的上端紧贴;调节套13的中部周向均布有八个通孔,下部与活塞15螺纹连接,并以锁定销14定位;活塞15的内外圆周面上分别设有密封环,内圆周面套坐在中心管2中部的凸台上,外圆周面与缸套16螺纹连接,在活塞15的中部加工有四个圆形通孔;缸套16的下端与下接头17接触;下接头17的下部与作业管柱连接有节流嘴或球座。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于:衬套10相向于上接头1的端头为凸台结构,在凸台圆周面上自下而上设有开口弹性挡环9、下“v”形挡环8、密封环7、上“v”形挡环6、触发环5和卡簧4。其中,开口弹性挡环9宽度最宽,它与下“v”形挡环8之间形成一台阶结构;下“v”形挡环8与上“v”形挡环6的开口相向,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的密封环7放置在下“v”形挡环8与上“v”形挡环6之间;触发环5压在上“v”形挡环6上,下“v”形挡环8、上“v”形挡环6和触发环5的宽度一致,三者的端面齐平;卡簧4嵌在衬套10的凸台圆周面上,将触发环5压住定位,从而形成对开口弹性挡环9、下“v”形挡环8、密封环7和上“v”形挡环6的定位;卡簧4的宽度小于触发环5宽度,在触发环5与卡簧4之间形成台阶结构。上接头1相向于衬套10的端头上设有凹槽3,该凹槽3为环状梯形槽,在其内表面上设有三级台阶结构,与衬套10端头的凸台相对应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通过向油管内加压,在节流作用下,封隔器内外形成压差,压力通过中心管2上的通孔,推动活塞15沿中心管2轴向上行,并带动与活塞15相连的调节套13、缸套16上行移动,调节套13上行压缩胶筒组11,并逐步将力作用于启动销12,直至启动销12被剪切,进而推动衬套10上行,设在衬套10上端凸台圆周面上的卡簧4、触发环5、上“v”形挡环6、密封环7、下“v”形挡环8和开口弹性挡环9进入上接头1端面的凹槽3内,凹槽3内的台阶配合触发密封环7实现循环通道密封。此时衬套10不再移动,调节套13在活塞15的作用下继续上行挤压胶筒组11,实现油管与套管的封隔;当油管内压力释放后,各部件在自重和胶筒弹性恢复的作用下复位;二次坐封时,由于启动销12已被剪切,因此,不再剪切启动销12,快速实现坐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74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压凡尔及多层分层酸化施工工艺管柱
- 下一篇:高耐磨复合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