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9518.1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6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苏尔敦;崔鲁青;尹新中;师永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5/06 | 分类号: | F16F1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厚度 隔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机载电子设备的隔振、缓冲装置,涉及一种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丝网隔振器在设计时通常采用沿轴向布置上、下两个金属丝网垫的结构形式来提供此方向上的减隔振作用。由于金属丝网垫的设计有最小尺寸限制,这种结构形式的隔振器轴向尺寸小于20mm后就很难降低,则当设备隔振安装空间非常有限时,该类型隔振器无法满足要求。特别现有技术金属丝网隔振器无法用于安装空间低于15mm的机载设备的隔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了设备安装空间尺寸要求的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其包括安装芯轴、上挡片、后盖、外壳、金属丝网垫、下挡片,其中,金属丝网垫设置在安装芯轴上,两侧设置上档片和下档片,在由后盖和外壳固定和封装在二者形成的腔体内部。
所述安装芯轴内具有嵌有卡环的卡槽,所述卡环是一由弹簧钢制成的开口环,嵌入安装芯轴的卡槽内,使上挡片与卡槽下沿相平。
所述外壳为圆柱形腔体,其顶部开有用于连接后盖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的圆孔;所述后盖为盆状圆柱形壳体,底部正中开有连接孔,该连接孔两侧开两个用于紧固的对称小孔,所述后盖圈周为用于和外壳的连接外螺纹。
所述的金属丝网垫具有装配前后厚度差为1mm的安装预紧力。
金属丝网垫绕制均匀,呈均匀质量分布。
安装芯轴上端为与设备连接的螺纹部分,下端为一T形台结构,圆形端面开一字螺刀槽。
所述的圆柱形空腔由外壳和后盖通过螺纹连接形成,安装芯轴头部 伸出外壳顶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由于采用了单垫式结构,将金属丝网封压在一个固定尺寸的空间内,任何一端的相对运动会带动挡片来压缩金属丝网垫变形,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振动等交变载荷作用下,金属丝网垫受力后在上下方向上均可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利用金属丝的弯曲变形为隔振器提供一定刚度,并利用丝间摩擦提供阻尼,从而实现对设备的隔振。且该隔振器结构中应用了卡环、T型台、上、下挡片等结构,有效节省了隔振元件的轴向空间,缩小了隔振器轴向尺寸,在保障其他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有效节省了隔振元件的轴向空间,缩小了隔振器轴向尺寸,可以满足轴向仅有12mm狭小空间的隔振要求,解决了某机载红外探测设备因机载环境要求需进行隔振安装设计问题,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但其在轴向仅有12mm的安装空间,现有的隔振器无法满足如此苛刻的空间尺寸要求。采用新型单网垫对称压缩式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安装芯轴1、卡环2、上挡片3、后盖4、外壳5、金属丝网垫6、下挡片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机载电子设备、红外设备和其他空间安装位置限制比较严格的设备安装用的三向隔振器。本实用新型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分成外壳、后盖、安装芯轴、隔振结构等几个部分。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的装配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轴向低厚度三向隔振器包括安装芯轴1、卡环2、上挡片3、后盖4、外壳5、金属丝网垫6、下挡片7。其中,所述外壳5为圆柱形腔体,其顶部开有用于连接后盖4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的圆孔。所述后盖4为盆状圆柱形壳体,底部正中开 有连接孔,该连接孔两侧开两个用于紧固的对称小孔,所述后盖4圈周为外螺纹,用于和外壳5的连接。所述安装芯轴1高出外壳5腔体顶部10mm用于机载设备与隔振器的连接,在隔振器内的安装芯轴1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卡环2、上挡片3、金属丝网垫6及下挡片7,在腔体内形成了以金属丝网垫6上、下对称的隔振结构,且所述上挡片3和下档片7尺寸一致,外端距离腔体内壁2.5mm,为侧向振动位移量。整个隔振结构被后盖4和外壳5固定和封装在二者形成的圆柱形腔体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95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置软垫总成
- 下一篇:一种六面体式金属隔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