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净化多功能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9729.5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7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雄;岑超平;方平;陈志航;陈定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欧阳凯;裘晖 |
地址: | 5106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净化 多功能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烟气净化综合试验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烟气净化多功能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锅炉烟气的治理方法主要有脱硫、脱硝、去除重金属等。我国工业锅炉大部分现已安装有除尘及脱硫净化设施,但是都没有安装NOX、重金属的净化设施。现在需要研制一种能对烟气进行多功能净化的设施,在此之前需要一个试验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烟气净化多功能试验装置。本装置在充分利用几种烟气净化技术优点的基础上,组合了脱硫、除尘、脱硝、去除重金属四种净化工艺,具有净化工艺组合灵活多变、控制容易、检测方便、设备简单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烟气净化多功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加煤机、燃煤热水炉、热交换器、湿法净化塔和催化塔,所述自动加煤机连接燃煤热水炉,燃煤热水炉连接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连接湿法净化塔、催化塔,催化塔连接湿法净化塔。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燃煤热水炉内部带有喷枪,喷枪通过第二计量泵连接脱硝剂储罐。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湿法净化塔内部顶部和中部带有喷头,两个喷头通过循环泵连接净化液罐,湿法净化塔底部与净化液罐连接回流。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催化塔包括相互连接的混合器和反应器,反应器内置有吸附剂和催化剂,混合器通过第一计量泵连接脱硝剂储罐。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烟气净化多功能试验装置的管道中共带有8个阀门,分为4个工作回路,4个工作回路的末端均连接风机。
第一工作回路为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湿法脱硫、脱硝和去除重金属组合工艺。
其第一工作回路为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燃煤热水炉、热交换器、第一阀门、湿法净化塔、第六阀门、风机。
第二工作回路为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湿法脱硫、脱硝和去除重金属组合工艺。
其第二工作回路为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燃煤热水炉、热交换器、第四阀门、混合器、反应器、第八阀门、湿法净化塔、第六阀门、风机。
第三工作回路为湿法脱硫、脱硝和去除重金属及低温SCR组合工艺。
其第三工作回路为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燃煤热水炉、热交换器、第一阀门、湿法净化塔、第五阀门、热交换器、第四阀门、混合器、反应器、第七阀门、风机。
第四工作回路为SNCR、SCR、干法去除重金属组合工艺。
其第四工作回路为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燃煤热水炉、热交换器、第四阀门、混合器、反应器、第七阀门、风机。
为了便于检测气体净化效果,所述燃煤热水炉内部设有温度仪,热交换器的进口和出口设有检测口,混合器的进口设有检测口,反应器内部设有两个检测口,风机的进口设有检测口。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烟气净化多功能试验装置,可用于锅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去除重金属等污染物净化工艺,集中了现有多种烟气净化技术,可组合不同工艺烟气净化,可模拟烟气治理工程工艺组合,选择最优的工艺组合,实现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管道中阀门简单切换,容易控制,使烟气流经不同的烟气净化装置,可以组合出不同烟气净化工艺,并通过检测口的检测烟气成分得到净化效率及其经济性。
具体的:
燃煤热水炉生产烟气,模拟实际锅炉烟气成分,通过温度仪检测炉膛温度,控制自动加煤机的燃料添加量来控制炉膛温度;在炉膛喷射脱硝剂进行SNCR脱硝试验,如无需要,喷枪可关闭。
热交换器利用湿法净化后的低温烟气和燃煤热水炉的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可把试验烟气温度调节在100℃-400℃;热交换器进行烟气中低温SCR试验。
湿法净化塔是烟气湿法净化设备,进行烟气的湿法脱硫、脱硝、去除重金属,进行去除率、气液比、压降等试验。
反应器是烟气干法净化设备,进行烟气的干法脱硫、脱硝、去除重金属,进行去除率、催化剂性能、吸附饱和、压降等试验。在反应器安装不同催化剂,可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在反应器安装吸附剂,可对吸附剂进行吸收性能评价。
通过不同检测口,利用检测仪器分析烟气在不同净化设备前后的成分,检验不同净化工艺组合的烟气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烟气净化多功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的标号和名称对应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97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水腐蚀率和沉积速率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展弦比机翼跨声速颤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