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缸体或缸盖螺纹孔位置度检测用检测销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0365.8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9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谢飞;吴成龙;方鸣岐;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缸体 缸盖 螺纹 位置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缸盖螺纹位置度检测销。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体或缸盖螺纹孔位置度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仅会影响到发动机的装配,而且会影响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然而发动机缸体缸盖螺纹孔位置度在加工中又是很难保证的(特别是在调试和试生产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对螺纹孔位置度的测量存在很大的检测误差。
目前用于测量发动机缸体缸盖螺纹孔位置度的方法有下面几种:1.螺纹孔位置度综合检具;2.直接用三坐标测量螺纹孔;3.用三坐标测量螺纹孔底孔。用方法1时成本高,同时也不能对螺纹孔位置度进行量化检测,也就不能对螺纹孔加工的补偿提供有效的依据,在调试和试行阶段是不可能采用此方法。对于方法2,由于螺纹孔起伏不平,三坐标的探头可能打到螺纹孔的高点,也可能打到螺纹孔的低点,这样就有很大的测量误差(通常误差可能会达到0.1mm,甚至更大)。对于方法3,由于底孔和螺纹孔是由不同的刀具加工而成,同时螺纹孔在加工时已经破坏了原有底孔的表面,用底孔的位置来反映螺纹孔的位置也会存在很大的误差,也不是可取的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发动机缸体或缸盖螺纹孔位置度的测量问题,就必须减小测量误差,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或缸盖螺纹孔位置度检测用检测销,它既可以模拟螺纹检测的真实状态,也可以使螺纹孔在检测时的检测误差大大缩小。
具体的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缸体或缸盖螺纹孔位置度检测用检测销包括圆柱状的销体,所述销体的一端为手动拧紧头,手动拧紧头的端部设有一字拧紧槽;另一端为锥螺纹柱,锥螺纹柱的外端为小端,内端为大端;中部为圆柱状的测量部位,测量部位与锥螺纹柱的大端之间设有越程环槽。
所述锥螺纹柱的长度为15~40㎜,锥度为0.5~1度,其小端与大端的同轴度为0.02㎜。
所述圆柱状的测量部位的长度为25~55㎜,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圆柱度为0.02㎜。
由于普通螺纹销和普通螺纹的旋合肯定会存在间隙,如果有间隙就会存在测量结果失真,所以在测量螺纹孔位置度时必须要消除间隙,在这里就采用了锥螺纹,检测销的锥螺纹和被测螺纹孔采用过盈配合,锥螺纹小端6的直径较标准螺纹小,方便螺纹检测销的旋入,锥螺纹大端5的直径较标准螺纹大,以达到过盈配合的目的,从而消除间隙。锥螺纹的锥度偏大,检测销旋入深度不够,会晃动,若锥度偏小,检测销直接旋入到底,不能完全消除螺纹配合的间隙。
通过实践证明,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测得的数据的测量误差均在0.04mm以内,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的测量误差(通常在0.1mm左右)相比较大大减小,解决了发动机缸体或缸盖螺纹孔位置度测量这一难题。该检测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发动机缸体或缸盖螺纹孔位置度检测用检测销包括圆柱状的销体,销体的一端为手动拧紧头2,手动拧紧头2的端部开设有一字拧紧槽1;另一端为锥螺纹柱,锥螺纹柱的外端为小端6,内端为大端5;锥螺纹柱的长度为20㎜,锥度为0.6度,其小端与大端的同轴度为0.02㎜。中部为圆柱状的测量部位3,测量部位3与锥螺纹柱的大端5之间开设有越程环槽4,测量部位的长度为30㎜,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圆柱度为0.02㎜。
上述技术方案中,一字拧紧槽1用于一字螺丝刀对检测销的拧紧。手动拧紧头2是方便操作者直接用手将检测销旋入被检测工件(发动机缸体或缸盖)内。测量部位3是用于螺纹孔位置度的三坐标测量,测量部位的精度越高,所反映出来的测量误差相对就会越小。越程环槽为工艺需求,方便圆锥状的螺柱的加工。
当用于发动机缸体或缸盖螺纹孔位置度检测时,人工将该检测销旋入发动机缸体或缸盖的被测螺纹孔,旋入深度在检测销锥螺纹长度的1/3—3/4之间,用三坐标按照工艺进行测量检测(用探头测量检测销的测量部位),测量结束后将检测销旋出被测螺纹孔,再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0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高精度液位实时测量仪器
- 下一篇:陶瓷制品光洁度激光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