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9L共轨柴油机的呼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0372.8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宋才礼;陆荣荣;喻昆;孟祥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F02F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9 柴油机 呼吸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款1.9L共轨柴油发动机的呼吸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的呼吸系统也称为曲轴箱通风系统,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实现对曲轴箱压力的控制调节,另一方面实现对窜入燃烧室的机油量的控制。该系统使得曲轴箱气体与大气相通而进行“呼吸”。呼吸系统简单可以分为开式呼吸系统和闭式呼吸系统两种。
传统外置油气分离器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易出现油气分离器回油口距油底壳内机油液面的高度过小(≥320mm)缺陷,且回油高度越高越好;同时还存油气分离器软管搭在发动机缸盖护罩一侧发动机运行中由于管路过长产生振动及无法固定缺陷。本新型将油气分离器安装在进气歧管上,保证回油管到油底壳足够的距离完成回油;同时利用支架将油气分离器软管固定在缸盖护罩上方,减少振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柴油发动机的呼吸系统存在的油气分离器总成的回油口距油底壳内机油液面的高度不能得到保证(≥320mm)的问题,且满足回油高度越高越好的要求;油气分离器进气软管和油气分离器出气软管搭在发动机缸盖护罩一侧容易产生振动、难固定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安装结构的1.9L共轨柴油机的呼吸系统。
具体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1.9L共轨柴油机的呼吸系统包括缸盖护罩1、呼吸钢管2、油气分离器总成3、油气分离器进气软管组件4、油气分离器出气软管组件5、油气分离器回油软管组件6和油气分离器支架7,油气分离器总成3安装于油气分离器支架7上;
还包括油气分离器软管组件支架8,油气分离器软管组件支架8安装在缸盖护罩1,油气分离器进气软管中部和油气分离器出气软管中部固定在油气分离器软管组件支架8上;所述油气分离器支架7固定安装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改进,使油气分离器总成3的回油口距油底壳内机油液面的高度保证远大于320mm,满足油气分离器回油口距油底壳内液面保证至少320mm的要求,且回油高度很高,使回油顺畅;另一方面,通过增设油气分离器软管组件支架,使油气分离器进气软管和油气分离器出气软管固定点距离缩短,将油气分离器软管固定在缸盖护罩上的支架上,减少运行中产生的振动及管路难布置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上图中序号:缸盖护罩1、呼吸钢管2、油气分离器总成3、油气分离器进气软管组件4、油气分离器出气软管组件5、油气分离器回油软管组件6、油气分离器支架7、油气分离器软管组件支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和图3,1.9L共轨柴油机的呼吸系统包括缸盖护罩1、呼吸钢管2、油气分离器总成3、油气分离器进气软管组件4、油气分离器出气软管组件5、油气分离器回油软管组件6和油气分离器支架7,油气分离器总成3安装于油气分离器支架7上,油气分离器支架7固定安装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上。油气分离器总成3分离出来的机油需回流至油底壳机油液面以下,油气分离器总成3的回油口距油底壳机油液面的高度保证大于320mm。
还包括油气分离器软管组件支架8,油气分离器软管组件支架8安装在缸盖护罩1,油气分离器进气软管中部和油气分离器出气软管中部固定在油气分离器软管组件支架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0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压缩机
- 下一篇:ETS汽轮机危急遮断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