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形退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0740.9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8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华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5/02 | 分类号: | B21D45/0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冲压模具制造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形退料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工艺方面关于整形结构使用的插刀,可概括为驱动组件以及与其运动方向垂直的工作组件,驱动组件通过压机的运动驱动工作组件上的刀具单元进行模具内腔加工。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驱动组件位置在型腔内部,当自动化生产时,被整形件型面深度较深,机械手需抓起制件,向上提升制件脱离模具本体,该过程中机械手极易与上模的驱动组件发生干涉,导致制件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形退料结构,可有效避免当被整形件型面深度较深时,自动化结构的机械手与驱动组件发生的相互干涉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整形退料机构,包括工作组件以及与工作组件间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工作组件与驱动组件间面贴合设置且其运动方向垂直或相交,两者贴合面处呈楔面状接触,所述整形退料机构还包括回复单元,所述整形退料机构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驱动组件作进给运动并通过楔面驱动工作组件作与之垂直或相交运动,另一种位置状态为外力失去时驱动组件和工作组件均受回复单元作用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将型腔内部驱动结构转移至型腔外部,从而避开了模具操作空间不足而导致的上模驱动结构与机械手干涉的问题,另应用上述结构时,可适当降低模具闭合高度,可大大提高其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整形退料机构,包括工作组件10以及与工作组件10连接的驱动组件20,所述工作组件10与驱动组件20间面贴合设置且其运动方向垂直或相交,两者贴合面处呈楔面状接触,所述整形退料机构还包括回复单元,所述整形退料机构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驱动组件20作进给运动并通过楔面驱动工作组件10作与之垂直或相交运动,另一种位置状态为外力失去时驱动组件20和工作组件10均受回复单元作用回复至初始位置,如图1-2所示。
在实际应用时,驱动组件20只依赖于压机的推力作用,两者间仅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而并不直接固接,需在工作组件10以及驱动组件20上均安装回复单元,此时,压机推动驱动组件20,驱动组件20通过楔形块30直接作用于工作组件10上,当压机回程时,其脱离驱动组件20,驱动组件20在回复单元作用下自动回程,工作组件10相应也在失去外力后由回复单元作用而回程,本新型技术尤其适用于型面深度较深的自动化生产的大型覆盖冲压件
考虑到实际工作状况,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工作组件10与驱动组件20运动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工作组件10与驱动组件20贴合处设置有至少一对楔面相对设置的楔形块30,所述各对楔形块30的相配合楔面均平行设置。如当驱动组件20作横向移动时,位于其上的楔形块30的楔面与工作组件10上的楔形块30的楔面滑动配合,即可带动工作组件10产生纵向运动并加工被整形件内腔,由于驱动组件20位于被整形件内腔外部,从而杜绝了与机械手运动发生干涉的可能。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依靠楔形块30的楔面相对运动来达到最终效果的,其不可避免会相应的产生摩擦磨损,因此,为便于维护人员方便且快速更换磨损部件,同时也为降低其维护成本需要,所述楔形块30分别与工作组件10和驱动组件20间构成可拆卸配合,以方便楔形块30的更换。
更进一步的,所述回复单元选用氮气回程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07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模铸造多工位自动制壳机
- 下一篇:用于冲压模的吸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