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0846.9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3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乔锋华;张平安;徐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锋华;张平安;徐金祥 |
主分类号: | H01M2/28 | 分类号: | H01M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唐忠庆 |
地址: | 211700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
背景技术
动力型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动车,为其提供动力电源。现有的该种蓄电池普遍采用全密封结构,电池盖与电池壳固定在一起,并且电池整体均为不同面的材料制成。现有上述蓄电池的上盖,其电池汇流排的高度受到限制等缺陷,其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小,汇流排裸露在外,易受到酸雾侵蚀,缩短电池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均匀分布若干电池槽,电池槽的上方盖有电池盖,电池槽与电池盖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密封,电池槽与电池盖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极板,极板之间通过汇流排顺次串联焊接,汇流排与极板之间采用极群连体铸焊连接固定,两端的两个极板上未与汇流排连接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极柱,极柱与接线端子通过锡焊固定连接。
所述极板与汇流排的连接处、极柱与极板和接线端子的连接处均通过粘合剂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极群连体铸焊,减少了“拼接”和“上O型圈”工序,彻底消除“漏胶” 现象,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使蓄电池的容量提高约20%,体积能量比提高约20%,用在电动交通工具上能够有效延长行驶里程。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铅酸动力蓄电池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电池盖的剖视图。
图中:
1、壳体;2、电池槽;3、电池盖;4、极板;5、汇流排;6、极柱;7、接线端子;8、粘合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均匀分布若干电池槽2,电池槽2的上方盖有电池盖3,电池槽2与电池盖3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密封,电池槽2与电池盖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极板4,极板4之间通过汇流排5顺次串联焊接,汇流排5与极板4之间采用极群连体铸焊连接固定,两端的两个极板4上未与汇流排5连接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极柱6,极柱6与接线端子7通过锡焊固定连接。所述极板4与汇流排5的连接处、极柱6与极板4和接线端子7的连接处均通过粘合剂8密封。
具体使用时,由于汇流排5与极板4之间采用极群连体铸焊,减少了“拼接”和“上O型圈”工序,汇流排3嵌入电池盖3,增加有效体积空间,增加了极板4面积和电解液量,彻底消除“漏胶” 现象,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使蓄电池的容量提高约20%,体积能量比提高约20%,用在电动交通工具上能够有效延长行驶里程。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锋华;张平安;徐金祥,未经乔锋华;张平安;徐金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08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极柱与蓄电池盖极柱孔密封结构
- 下一篇:新型太阳能组件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