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1485.X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3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后青;闫丽;徐明国;霍伟涛;袁静;陈新;汪家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2761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稳定 汽车 保险杠 吸能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装置,特别是适用于各种轿车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属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各种汽车作为运输及代步工具进入千家万户,提高汽车在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和汽车制造的经济性已经成为汽车研发的重要课题。汽车保险杠是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的重要部件,其主要结构包括横梁和连接横梁与车体安装板之间的吸能盒。吸能盒是在汽车受到撞击时以其压缩变形来充分吸收碰撞动能及减小最大撞击力以缓和冲击的部件。为提高吸能盒的吸能功效,生产企业通常是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大吸能盒的断面尺寸和改变吸能盒结构形状等几个方面入手。目前常用的吸能盒由两种材料制成:一种是采用钢材,两个U型冲压件左右或上下扣合,相互间由二保焊焊接而成,通过在两个U型结构上设计吸能筋达到吸能效果。这种吸能盒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二个冲压件需要二保焊来连接,焊缝处会给材料性能带来很大改变,使其材料性能不稳定,在发生碰撞时,由于材料性能的改变和焊缝区域的不一致,同一产品的不同件结果有差异;二是吸能盒在发生碰撞进行压溃时,由于其本身结构及吸能筋的设计使其很难具有对称性,在碰撞过程中易发生吸能盒倾斜或偏倒,导致变形不完全、吸能不充分。另一种吸能盒选用铝材,铝材多是挤压成型,无需焊缝,且一般不进行加强筋的设计,其碰撞性能相对稳定,但其成本比钢材昂贵很多,成本提高,这是一些中低端车型不愿做出的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使用普通钢材达到在碰撞过程中不致发生倾斜或偏倒的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其特别之处是:它由吸能柱和吸能器组成,吸能柱和吸能器均为圆台形漏斗状,吸能柱的小口端插入吸能器的小口端,两者相互焊合。
上述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所述吸能柱大口端直径尺寸D1为30-120mm,锥角β为17 o -21o,所述吸能器大口端直径尺寸D3为30-120mm,锥角α为36 o -44o。
上述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所述吸能柱的大口端端面为斜面,吸能柱的高侧尺寸H1为25-150mm,斜角δ为0-5 o;所述吸能器的长度尺寸H3为25-150mm,所述吸能柱小口端距吸能器小口端的距离L为5-25mm。
上述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所述吸能柱的屈服强度大于200Mpa,吸能器的屈服强度大于150 Mpa,吸能柱的屈服强度大于吸能器的屈服强度 20Mpa以上。
本实用新型针对钢材吸能盒在碰撞过程中易发生吸能盒倾斜或偏倒,导致变形不完全、吸能不充分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一种碰撞性能稳定、碰撞过程中只发生纵向压溃不发生倾斜或偏倒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该产品通过改变吸能盒的结构设计,在碰撞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吸能盒碰撞压溃时的稳定性;同时结构简单,同比常见吸能盒重量减轻;由于其截面为圆形结构,可根据保险杠设计空间随意改变直径,不影响结构变形吸能模式;其旋压工艺给设计人员提供了不等料厚设计的可能,以适应不同车型吸能需要。经过CAE分析及试验验证,此种吸能盒变形模式与设计预期基本吻合,能够帮助设计人员预估吸能盒变形模式,并根据汽车结构需要改变吸能盒截面尺寸及厚度,以满足不同车辆碰撞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3是吸能盒变形第一阶段示意图;
图4是吸能盒变形第二阶段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如下:1. 吸能柱,2.吸能器,3.车身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14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