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射式旋转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2689.5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0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瀚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瀚诚 |
主分类号: | F01D1/32 | 分类号: | F01D1/32;F03B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2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式 旋转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马达,特别是一种利用高压流体喷射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为动力的喷射式旋转马达。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以高压流体做动力的马达,如:气动马达、汽轮机、水轮机、汽油机、柴油机等,都是以高压流体冲击叶片(叶片式)、或者是活塞(活塞式)的形式产生压力来推动马达转动的。
叶片式马达的转子叶片如果不能和定子之间形成密封,部分流体就产生泄漏,泄漏的流体就会无功而逝,从而导致能量在转换中损失加大。如果产生密封,转子和定子之间就要产生密封压力,因此也使摩擦力加大,同样要造成能量的大量消耗。由于叶片式马达在转动时需要一个密封腔,腔内的气压、水压对转轴上和叶片在产生正向压力的同时,还产生了一个反向的压力,也就是阻力。只是正向的压力大于反向的压力才使转子转动的,所以原有的叶片式气动马达、水动马达总有一部分功是起反作用的,能量转换效率相对比较低。
活塞式马达的活塞和气缸之间要产生密封,活塞在气缸中的往复运动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而且还要有进排气门的配合,活塞的直线运动转为旋转运动中,需要有曲轴和连杆的配合,结构复杂,磨擦造成的动力损耗大,而且还要考虑各连接部件的润滑,生产制造困难,维修不方便。
虽然也有以喷射式的反作用力为动力的喷气式发动机,如喷气式飞机、火箭等,但是这些都是直推式的动力,只能直接带动物体整体移动,却无法带动象发电机、抽水机、搅拌机、钻井机等旋转机械来作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特别是一种利用高压流体喷射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为动力的喷射式旋转马达。它能有效解决以上的不足。
本发明喷射式旋转马达,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的定义来制作的。高压流体通过高速接头进入到中轴里,通过中轴通道到达转子通道,再通过喷杆到达喷嘴,最后以和转子相切的方向喷出,将流体喷射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直接作用在转子的外圆周上,不经过任何的流转过程,具有马力大、构造简单、维修方便、能量转换完全彻底等优点,因此可以有效提高马达的功率转换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的效果,并且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如风力、水力等。
在相同流体压力和相同喷嘴喷口面积的情况下,如采取加长喷杆的措施,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增加马达的动力,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马达的能量转换率,是气动马达、蒸汽机、汽轮机、水轮机、汽油机、柴油机的最佳换代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喷射式旋转马达,它包括转子,其特征是:
在所述的转子外圆上,根据使用需要设置有数条对称的喷杆;
所述的喷杆,其特征是,中间是中空的流体通道,内端和转子通道出口连接,外端设有和喷杆垂直且和转子转动方向相反的喷嘴。
其所述的喷杆,其特征是,长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中的最佳状态来确定,外型则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做成流线型,以尽量减少空气阻力。
其所述的喷嘴,其特征是,可根据不同的流体来设计,如:可压缩气体的喷嘴设计成拉瓦尔喷嘴,液体流体设计为柱型喷嘴、喇叭口喷嘴等;其外形则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做成流线型,以尽量减少空气阻力。
在所述的转子内部,设有和喷杆数目相等的流体通道,其特征是,其通道的外端通往喷杆内的流体通道入口,其内端通往中轴的流体通道出口;
所述的转子,其特征是,中间和中轴连接在一起。转子和中轴即可以整体制作,也可以通过键槽和其它密封措施连接成一体;其外形则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做成流线型,以尽量减少空气阻力。
在所述的中轴上,其特征是,中轴和转子通道相联结的中部,开有数量和转子通道相同且对应的流体出口;
在所述的中轴上,其特征是,在中轴的一端设有进气通道入口,出口设置在中轴和转子相连接的中间;
所述的中轴,其特征是,由两个轴承固定在马达底座上;
所述的中轴,其特征是,中轴的进气口和流体高速接头相连接。
综上所述,高压流体通过喷嘴喷出,其反作用力全部作用在转子的外圆上,没有能量的中间传递损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马达的功率,从而有效的提高马达能量转换率。
附图说明
图1喷射式旋转马达正面图;
图2设有加长喷杆的喷射式旋转马达侧面图。
图中代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瀚诚,未经王瀚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26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加速器钛窗侧吹风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机及其太阳能电池板的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