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用压差积分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3517.X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5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欧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健 |
主分类号: | F16K15/06 | 分类号: | F16K1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11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用压差 积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表前阀内的部件,具体是一种具有良好止回功能和使水表产生微流计量功能的柔性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使用的水表表前阀均不具备防止水表空转和微流量计量的功能,而在技术和材料运用上,虽然有采用磁性材料或者隔膜来解决这些问题,但磁性材料容易造成水管堵塞,而隔膜易破碎,最终导致其功能失效。因此,要保证在压损小的情况下同时解决好水表微流计量与防潜动两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在表前阀内的具有单向止回作用和压差积分作用,从而使水表具有防自转功能和微流计量功能的阀用压差积分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阀用压差积分套,包括横截面呈单斜齿形的前齿圈和后齿圈;所述前、后齿圈之间具有积分腔;在后齿圈的环形锥面上具有凸条或/和凸点。
所述后齿圈能够使阀芯弹性通过和退回。
所述前齿圈的环形锥面具有能够与阀芯前锥面密封配合的斜度。
所述后齿圈环形锥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凸条或/和凸点;当具有若干个凸条或/和凸点时,它们均匀分布在后齿圈的环形锥面上。
所述压差积分套的进端具有与延伸进总阀并与总阀出端内壁的环形凸台密封配合的环形凹槽Ⅰ。
所述压差积分套的出端具有与位于积分阀进端内壁的环形卡圈形成密封配合的环形凹槽Ⅱ。
所述压差积分套由分别制造的前齿圈和后齿圈组合构成,可以通过粘接、安装时增加卡圈或其它方式来实现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两端的凹槽能够使压差积分套轻易而稳固的安装在闸阀上,保证压差积分套在受压变形时不从阀座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阀用压差积分套的后齿圈弹性变形,提高阀门两腔压差,当压差达到一定时,阀门左腔突然泄荷,阀芯迅速脱离压差积分套,产生浪涌现象,对其计量机构产生一个瞬间脉冲水压,使计量机构转动计数。当完成一次冲击后,阀门左,右两腔压力P1,P2趋于一致时,阀芯在压簧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至阀门的开闭临界状态,即阀芯接触挤压到阀用压差积分套的后齿圈,后齿圈环形锥面上的凸条或/和凸点与阀芯前锥面接触时形成间隙,因而有利于左腔压力泄荷到右腔,当左、右腔压力相等时,阀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穿过阀用压差积分套的后齿圈进入压差积分腔内,阀芯前锥面与前齿圈紧密接触,回到初始状态,准备下一个循环。当终端龙头被关闭时(不用水时),由于管网压力波动,阀门左腔压力会传递至右腔,在积分套的单向止回作用下,右腔压力P2吸收峰值压力后逐渐增大,当P2>P1时,压力波动就不会再传递至左腔或计量机构,从而避免造成计量机构空转。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加工成本低,使用无毒无味的硅胶材料,具有水质适应性强,抗老化能力强,收缩率好等特点,在与表前阀配合使用时,使水表具有良好的防潜动功能和对微流量进行计量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阀门开启状态图;
图4为阀门闭合状态图;
图5为阀门开闭临界状态图;
图中:A-积分腔;B-总阀;C-积分阀;1-前齿圈;2-后齿圈;3-前齿圈环形锥面;4-后齿圈环形锥面;5-凸条或凸点;6-环形凹槽Ⅰ;7-环形凹槽Ⅱ;9-压差积分套;11-阀芯;12-压簧;14-前锥面;15-环形卡圈;16-后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图中的阀用压差积分套,包括横截面呈单斜齿形的前齿圈1和后齿圈2;所述前、后齿圈之间具有积分腔A;在后齿圈的环形锥面4上具有凸条或/和凸点5。
所述后齿圈2的最小直径能够使阀芯11弹性通过和退回。
在实施例中,所述前齿圈1的环形锥面3具有能够与阀芯前锥面14密封配合的斜度。
上述后齿圈的环形锥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凸条或/和凸点5;当具有若干个凸条或/和凸点5时,它们均匀分布在后齿圈的环形锥面4上。
如图2给出的实施例中,八个径向凸条均匀分布在后齿圈环形锥面上。
所述压差积分套的进端具有延伸进总阀B并与总阀B出端内壁的环形凸台密封配合的环形凹槽Ⅰ6。
所述压差积分套的出端具有与位于积分阀C进端内壁的环形卡圈形成密封配合的环形凹槽Ⅱ7。
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差积分套由分别制造的前齿圈和后齿圈组合构成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健,未经欧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35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