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折内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3770.5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8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青;于晓巍;高悠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折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四肢骨折的固定器。
背景技术
四肢骨折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骨损伤,尤其是随着交通事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呈增加趋势。因此,如何更简单、更牢固地固定四肢骨折,如何尽量减少对骨折处血供的影响从而促进骨折愈合一直是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与难点。当骨断裂时,需要将断骨固定在一起,以便于正确的愈合,否则,很容易发生诸如错位等不良愈合。
最常规的固定方法是采用骨折固定器,其中,外固定器是实施手术将骨折复位,在肢体外安装骨外固定器,一般骨外固定器是由夹头和连接杆组成,通过骨折上下段的皮穿骨针的尾部与支撑连接杆的联锁,来达到骨折的固定作用,如CN1267070C、专利CN101198283B、专利CN201684002U公开的外固定器,其缺点是针道容易感染,甚至造成皮肤切割伤;而且固定器的大部分组成在体外,给生活带来不便;同时固定的力学稳定性较差,各连接部位容易松动导致固定失败;有时还需要X线定位下穿针。
内固定具有如下优点:其一,由于可靠坚强的固定,能使骨折愈合过程顺利;其二,术后数日即可功能锻炼,减少或消灭骨折带来的后遗症。由于多数骨折常常需要手术开放复位,因此内固定的应用也逐步增加,加之内固定方法和材料的发展越来越科学,过去有很多骨折不用手术治疗,而现如今也都采用了开放复位内固定,如锁骨骨折、髌骨骨折、指骨或掌骨等,并都取得了好的疗效。1984年中华骨科学会成立了内固定学组后,对骨折内固定的推广使用、以及发展创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专利CN101912295A公开环抱固定器、专利CN201822906U公开的内固定器、以及专利CN201814644U公开的内固定装置等内固定器。
但是传统内固定器,无论是钢板还是髓内钉,均操作复杂,而且创伤严重,而且,用于四肢骨折的内固定器改进的报道较少,因此需要一种固定效果好、创伤小、更符合生物学固定的、操作流程简单的四肢骨折内固定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四肢骨折的内固定器,通过连接杆、紧固螺母和螺钉将断骨复位后固定,解决了四肢骨折内固定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骨折内固定器,包括连接杆、锁定螺钉至少两个紧固螺母;其中,所述紧固螺母包括圆筒,圆筒外壁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设有螺孔。使用时,连接杆两端插入紧固螺母的圆筒中,锁定螺钉插入螺孔中。所述锁定螺钉数量与所述螺孔数量相同。
其中,每个固定片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螺孔,各个紧固螺母的固定片上的螺孔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
其中,固定片形状为是弧形。
其中,连接杆可以是直形或弧形。
其中,紧固螺母的圆筒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骨折内固定器,其中,所述连接杆两端还可以设有螺纹,所述紧固螺母圆筒内壁也设有螺纹,连接杆两端螺纹与圆筒内壁螺纹啮合,所述连接杆两端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紧固螺母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骨折内固定器,所述连接杆两端螺纹为镜像设置。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骨折内固定器,其中,所述连接杆中间部分优选为多棱柱形状,可以是四棱柱、六棱柱、八棱柱等,也可以是圆柱形、椭圆柱形、半圆柱形等等。
本发明上述的骨折内固定器,其中,所述连接杆长度为30-60mm,所述连接杆直径为5.5~10mm,其中,当所述连接杆不为圆柱形时,所述连接杆直径为连接杆截面内切圆直径。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骨折内固定器,其中,每个所述紧固螺母可以设有一侧翼固定片或两侧翼固定片,当所述固定片为两侧翼时,所述两个固定之间夹角为90~180度之间。在此情况下,两侧翼固定片均设有螺孔。每个紧固螺母的两侧翼固定片上,螺孔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骨折内固定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片由可折弯塑形材料制备得到。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骨折内固定器,其中,所述锁定螺钉为双螺纹结构,,螺帽上螺纹与固定器上螺纹相吻合,螺杆上螺纹用于固定在骨骼上。所述螺钉优选为自攻螺钉,尤其优选为C型自攻螺钉(尖头自攻螺钉)。
其中,所述锁定螺钉直径为3mm~10mm。
本实用新型上述骨折内固定器,其中,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60~90度。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37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