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应力释放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4163.0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1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苏聘胜;李小利;陈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6 | 分类号: | H01R1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及其 应力 释放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具有保护线缆的应力释放元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及播放机等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上述各种电子设备一般都具有与电源或者其它设备互相连接的线缆组件。线缆连接器组件是上述电子设备中常用的设备,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当移动时,与电子设备连接处的线缆部分会受到较大的扭转应力作用,这样会使线缆受到损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增强线缆与电子设备连接处结合度强度的方法来保护线缆而使其不受损坏,进而提高所述线缆的使用寿命,目前,通常在线缆与连接器的连接处增加应力释放元件来克服上述问题。但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多数是将应力释放元件直接成型于线缆上,包覆线缆上的应力释放元件确实能保护线缆不被折断,但随着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小型化,应力释放元件的尺寸受到限制,如果过多的减小应力释放元件的尺寸,那么应力释放元件过小、过薄,自身就可能被折断,导致应力释放元件、线缆一起被折断。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弯折强度的应力释放元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包覆所述线缆的应力释放元件,所述应力释放元件包括包覆所述线缆的包覆部及至少一条悬臂,所述悬臂的两端连接所述包覆部,所述悬臂的中间悬空所述包覆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力释放元件,所述应力释放元件具有用于包覆线缆的包覆部及至少一条悬臂,所述悬臂的两端连接所述包覆部,所述悬臂的中间悬空所述包覆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增加悬臂,增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应力释放元件的抗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应力释放元件受到向一方向弯曲的立体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应力释放元件受到另一方向弯曲的立体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连接器1、包覆连接器1的金属壳体2、包覆金属壳体2的外壳3、与连接器1电性连接的线缆4及包覆线缆4的应力释放元件5。
如图2至图3所示,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1及收容于绝缘本体11内的导电端子12。绝缘本体11具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端子槽112及与自其前端面向后凹陷形成且与端子槽112相通的凹槽113,导电端子12收容于端子槽112内,导电端子12具有位于绝缘本体11前端且暴露于凹槽113内的接触部121、收容于绝缘本体11内的固持部122及暴露于绝缘本体11后端的焊接部123。
金属壳体2包括前壳体21及安装于前壳体21后部的后壳体22。前壳体21设有位于其前部的对接部211、位于后部的收容部212及位于对接部211与收容部212之间的凸缘213。收容部212为自其上表面向下凹陷而形成一开放式结构。前壳体21还设有贯穿对接部211前后表面的收容空间210,收容空间210与收容部212相通。收容部212的两侧表面设有一对凸台2121。后壳体22为板状结构,安装于前壳体21的收容部212的上方形成一四周封闭的收容腔(未指示)。
外壳3为前端开口的盒状结构,其可以由塑胶射出成型而成,也可以为金属材质抽引而成。外壳3的内部设有与收容部212表面的凸台2121相对应的一对卡持槽31。
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印刷电路板6及安装于印刷电路板6后端的安装块7。导电端子12的焊接部123焊接于印刷电路板6上。安装块7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而成且连接其前后表面的通槽71。
应力释放元件5为塑胶射出成型而成,其包括位于前端的连接装置51及位于连接装置51后端的保护装置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4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酒香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羊肉卤料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