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精准的切槽镗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4366.X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2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明;张惠萍;牟昆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水泵厂 |
主分类号: | B23B29/02 | 分类号: | B23B29/02;B23B47/18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李云 |
地址: | 65170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精准 切槽镗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孔内切槽的加工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用普通车床进行孔内切槽较为普遍,在孔径从大到小按顺序切槽时相对较为容易。但若孔径从小到大切槽却十分困难,特别是水泵中的S型泵,其泵体体积较大,更不易在车床上加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镗杠带镗刀加工,即在镗杆适当的位置开方孔,把镗刀安装在方孔内,用内六角螺钉锁紧后,转动镗杆,带动镗刀加工切槽。采用这种传统的镗刀,由于镗刀在径向无进刀装置,切槽时需要用榔头击打镗刀一端来实现进刀切槽,操作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准确控制进刀量、高效精准切槽、并且易于操作、特别适合于S型泵的加工的镗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利用这种镗杆加工切槽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精准的切槽镗杆,包括一端连接动力头的镗杆、套装在镗杆外的镗套、安装于镗杆中部的镗刀盘、安装在镗刀盘的切刀,在镗杆内设置有一与镗杆同轴并顶向镗杆中部镗刀盘内切刀的顶杆,切刀的底端向镗杆内部延伸至与顶杆的顶端锥面相接触,顶杆顶向切刀的顶部为圆锥形,在顶杆位于镗杆外的外端安装有手轮,顶杆连接手轮的根部的外圆与镗杆螺纹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镗杆在切刀的刀体侧面设置有横向的复位杆,在镗刀盘顶端开设有通向复位杆的纵向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有推动切刀复位的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在镗杆内设置一可在镗杆外由人工操控的顶向切刀的带圆锥形顶部的顶杆,通过转动手轮带动顶杆的圆锥形顶部顶起切刀,从而控制切刀的进刀量。进刀量的大小可以通过手轮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切槽加工的精准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其加工切槽,易于操作,加工方法简便高效,且加工的切槽精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镗杆设置的复位杆和复位弹簧可在切刀切槽完毕后,将切刀复位,以便退刀。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切槽镗杆的加工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截面图;
图3是图1的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高效精准的切槽镗杆,包括一端连接动力头的镗杆7、套装在镗杆外的镗套4、安装于镗杆中部的镗刀盘5、安装镗刀盘5内的切刀6,在镗杆内设置有一与镗杆同轴并顶向镗杆中部切刀6的顶杆,切刀的底端向镗杆内部延伸至与顶杆的顶端锥面相接触,顶杆顶向切刀的顶部2a为圆锥形,在顶杆2位于镗杆外的外端安装有手轮1,顶杆连接手轮的根部2b的外圆与镗杆螺纹配合连接。如图3所示,在切刀的刀体侧面设置有横向的复位杆8,在镗刀盘5顶端开设有通向复位杆的纵向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有推动切刀复位的复位弹簧9。
采用本实用新型切槽镗杆加工切槽的方法如下:
①将装配好镗套4的镗杆7放入需加工切槽的工件内,将镗套4用定位压板3压紧;
②将镗刀盘5移动至需要加工切槽的位置,镗刀盘上的切刀6对准要切的槽;
③启动镗杆一端连接的动力头,带动镗杆7作旋转及轴向运动;
④操作人员沿与镗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镗杆另一端的手轮1,带动顶杆2向前运动,通过其圆锥形顶部2a顶起切刀6进行切槽。
切刀6切槽完成后,反向转动手轮1,顶杆向外退出,复位弹簧9向下顶复位杆,带动切刀6落下复位。
本实用新型镗杆及加工方法特别适合于加工S型泵的泵口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水泵厂,未经昆明水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43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调焦设备和摄像设备
- 下一篇:服务传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