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量器具自动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5169.X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7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波;胡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志波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杨颖;张一军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量 器具 自动识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射频识别( RFID)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计量器具的无线射频识别过程中使用的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无线射频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术语为射频识别,俗称为电子标签) 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宽,电子标签的识别距离就已经达到了7—10m(无源),实现了群体识别,极大提高了对于物流、资产的管理效率。
例如,在电力行业对于计量器具(电表、互感器)的资产管理中、也应用RFID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为此,在不同环节的关口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数量较大的群体识别,并正确获取每个计量器具的相关信息是必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为了实现群体识别,一般会采用固定建筑或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一个独立的屏蔽房间;或者在库房、检定或配送等区域内留出一块用于识别的地方,但是由于超高频的RFID检测可以具有较大的识别距离,就会出现对于处在非识别区域中的电子标签加以误读(电子干扰),导致识别效果出现偏差的现象。然而,上述的屏蔽房间需要人工搬运待识别产品进入到检测位置,在繁忙的诸如物流、资产管理的领域中,这无疑意味着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量器具自动识别装置,可以解决仓库物流现场中快速读取计量器具中的电子标签,并解决人工搬运效率低和有效与检定流水线对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量器具自动识别装置,包括屏蔽式射频识别室和电子标签检测装置,所述屏蔽式识别室设有用于检测待识别产品的可封闭空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封闭空间内设有通向外部空间的传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装置单向或双向通过所述可封闭空间,所述屏蔽式射频识别室相对应地在其侧壁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相对的可启闭的门。
其中,所述门由具有屏蔽电子信号特性的材料构成。
优选地,所述门为卷帘门、自动门或软门帘。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式射频识别室与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面围合形成用于检测待识别产品的封闭空间。
进一步地,上述电子标签检测装置包括天线、射频阅读器和微电脑系统;所述天线设置在屏蔽式射频识别室的封闭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微电脑系统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设置在位于所述屏蔽式射频识别室前方的壁板或其顶端伸出的机械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式射频识别室的外部设有红外线感应开关。
优选地,所述微电脑系统设有USB接口。
优选地,该自动识装置的底部还设置有滚轮。
采用屏蔽材料组装而成的识别装置,屏蔽效果好,室外任何位置上存在的电子标签都不会对该识别效果存在任何影响。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狭小的空间内高效且准确地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并彻底解决了电子辐射对人身体产生潜在危害的问题,为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水线式计量器具自动识别装置,极大地提高了群体识别的能力与速度,能够一次性识别至少100只电子标签,其准确率可达到100%,且便于错误检验;与此同时,由于与流水线相结合,相应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打开上部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打开上部壳体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线走线连接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内部连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量器具自动识别装置,包括屏蔽式射频识别室1、电子标签检测装置和传送装置3。其中,屏蔽式射频识别室1与传送装置3的传送面之间形成有可封闭空间;传送装置3为自动传送机构,可与现场的生产流水线相结合,形成生产流程的紧密衔接。
其中,屏蔽式射频识别室1由壁板11和顶板12围合形成,在壁板11的下方设有可开关的门(为表示内部空间,图中未示),识别室内的可封闭空间A用于检测待识别产品。顶板、壁板和门均由具有屏蔽电子信号特性的材料构成,从而能够保护无电磁泄漏,消除了电子辐射对人身体的任何潜在危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志波,未经戴志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51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收视人员识别装置
- 下一篇:PCIE卡的移动硬盘防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