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屑末感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6437.X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2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弦;黎世清;黄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川航空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10 | 分类号: | F01M11/10;B03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618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感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健康与维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金属屑末感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应用广泛的整套动力输出设备。发动机在工作期间高速运转,由于发热及部件损耗的缘故将会产生机械磨损及相应的磨损屑末,尤其是在载荷不稳及应用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所产生的非正常磨损屑末将影响发动机后续运作而需要报警等方式及时处理排除异常。
一般地,针对发动机磨损屑末的处理是采取屑末报警机制,即,通过金属屑末感应器在产生磨损屑末时发出警报通知发动机维护人员进行及时清理。
然而该种报警装置和处理方式,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上述磨损屑末中的正常磨损屑末,对发动机的运行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并不需要报警,即,该种报警机制存在频繁的误报警问题,降低了报警的准确性,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屑末感应处理装置,以实现对正常磨损屑末的融化及对非正常磨损屑末的准确报警的目的。
一种金属屑末感应处理装置,包括:磁性堵头和测试电阻;
所述测试电阻与所述两极相对的磁性堵头并联,所述磁性堵头可通过释放能量对吸附于所述磁性堵头两极间的正常金属屑末烧蚀。
为了完善上述方案,所述装置包括有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串联于所述测试电阻与所述两极相对的磁性堵头构成的并联电路的干路上。
优选地,所述报警单元具体为声光报警器。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通过两极相对的磁性堵头可与测试电阻并联,与所述检测报警单元串联,当两磁性堵头间没有磨损屑末时,由于选定的电阻阻值不足以驱使检测报警单元启动,则不发出警报,当两磁性堵头间吸附有屑末使其导通时,由于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变小的原理,当与所述装置连接的储能元件释放能量启动通电烧蚀处理后,如有不能完全融化的非正常磨损屑末则发出光电报警,否则,警报取消,从而消除了正常磨损屑末造成的误警报,提高了报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金属屑末感应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金属屑末感应处理装置,以实现对正常磨损屑末的融化及对非正常磨损屑末的准确报警的目的。
图1示出了一种金属屑末感应处理装置,包括:磁性堵头1和测试电阻2;
所述测试电阻2与所述两极相对的磁性堵头1并联;
图中还示出了与上述并联电路的干路上串联的报警单元3。
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所述磁性堵头1的两极通过储能元件提供电量,当然并不绝限与该种实现形式,所述磁性堵头对于屑末的检测和处理与所述测试电阻配合进行:
当两磁性堵头1间没有磨损屑末时,由于选定的测试电阻2阻值不足以驱使检测报警单元3启动,则不发出警报,当两磁性堵头间吸附有屑末使其导通时,由于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变小的原理,导通电流足以驱动报警单元,从而起到报警作用;
接着可通过启动储能元件向磁性堵头1两极释放能量,对吸附于所述磁性堵头1两极间的金属屑末烧蚀:
对于正常屑末,通电烧蚀后将融化,则并联电路的连接状态恢复到选定的电阻阻值不足以驱使检测报警单元启动的状态,则报警单元不进行报警;
而对与非正常金属屑末,所述报警单元停止报警,从而在所述金属屑末感应处理装置对正常金属屑末烧蚀后排除误报警,从而提高了报警准确性及减少了由于误报警出现的不必要检修。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报警单元可优选为声光报警设备,但并不做局限。
综上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川航空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新川航空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6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发动机用阻火器
- 下一篇:涡轮冷却叶片及其涡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