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唇形密封圈耐尘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6830.9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5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韩悦琴;张明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0 | 分类号: | G01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6603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密封圈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唇形密封圈耐尘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唇形密封圈在实际的应用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大气中尘埃的附着或浸入,特别是旋转中的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口部附着或浸入灰尘密封性能就会下降,降低使用寿命;一旦灰尘被吸入到密封唇内侧则会损伤唇口,使被密封的液体泄漏,造成密封圈失效;通常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在设计中会根据使用环境设置防尘唇口,为检测唇形密封圈防尘唇口的防尘和耐尘能力,需要一种适用于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的防干燥灰尘的耐尘试验装置,用于试验验证密封圈对浮游在空气中尘埃的防尘或耐尘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的防干燥灰尘的耐尘试验装置,其采用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回转试验机的基本功能,根据不同转速下密封圈唇间浸入的灰尘量来判定唇形密封圈的防尘及耐尘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唇形密封圈耐尘试验装置,包括台架、主轴、试验轴、密封腔体、腔体盘、搅拌叶片和灰尘罩;所述试验轴安装在主轴上;所述搅拌叶片安装在试验轴前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灰尘罩安装在密封腔体的外圆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灰尘罩内设有试验用干燥灰尘。
所述灰尘罩上设有透明窗口。
所述腔体盘装有密封圈后安装固定在密封腔体上。
所述腔体盘通过螺钉安装固定在密封腔体上。
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试验液体。
所述主轴与电源相连接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唇形密封圈耐尘试验装置,能够试验不同规格密封圈的防尘及耐尘性能,可检测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对浮游在空气中尘埃的防尘或耐尘性能,根据不同转速下密封唇间浸入的灰尘量来判定唇形密封圈的防尘及耐尘能力;以此可来调整防尘唇口材料和形状参数设计,使其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建立了密封行业在有尘埃状态下的对密封圈产品的防尘及耐尘性能评价,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对提高密封圈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唇形密封圈耐尘试验装置其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台架,2为主轴,3为试验轴,4为密封腔体,5为腔体盘,6为密封圈,7为搅拌叶片,8为灰尘罩,9为透明窗口,10为干燥灰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唇形密封圈耐尘试验装置,包括台架1、主轴2、试验轴3、密封腔体4、腔体盘5、搅拌叶片7和灰尘罩8;所述试验轴3安装在主轴2上;所述搅拌叶片7安装在试验轴3前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灰尘罩8安装在密封腔体4的外圆端;所述灰尘罩8内设有试验用干燥灰尘10;所述灰尘罩8上设有透明窗口9;所述腔体盘5装有密封圈6后安装固定在密封腔体4上;所述腔体盘5通过螺钉安装固定在密封腔体4上;所述密封腔体4内设有试验液体;所述主轴2与电源相连接驱动。
这样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唇形密封圈耐尘试验装置,试验轴3随主轴2旋转;搅拌叶片7随轴旋转;灰尘罩8上的透明窗口9使得灰尘的搅拌可以观察到;接通电源,启动主轴2旋转,与其安装成一体的试验轴3、搅拌叶片7随主轴2旋转;搅拌叶片7随主轴2旋转速度的不同,均匀地搅拌着灰尘罩8内的干燥灰尘10,使灰尘在灰尘罩8内成浮游状态;试验结束拆下灰尘罩8和搅拌叶片7,检查唇形密封圈6唇外部有无渗漏油,并根据密封圈6唇间浸入的灰尘量来判定唇形密封圈6的防尘及耐尘能力;采用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回转试验机的基本功能,在试验轴3前端面中心位置安装搅拌叶片7随轴旋转,在密封腔体4的外圆端安装灰尘罩8,灰尘罩8内盛有试验用灰尘,灰尘罩8具有透明窗口9使得灰尘的搅拌可以观察到,根据不同转速下密封圈6唇间浸入的灰尘量来判定唇形密封圈6的防尘及耐尘能力。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68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