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护理轮椅床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7445.6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7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白建军;周祖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5/08 | 分类号: | A61G5/08;A61G5/10;A61G7/015;A61G7/05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0009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理 轮椅 | ||
1.一种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床包括床面、类直角梯形总体框架、抬背部件、抬腿部件、左右翻身部件、脚踏板升降部件、随车智能座便系统,床面采用分体式双层结构,总体框架采用类直角梯形结构,且为两万向轮、两差速驱动轮的四轮布置形式,抬背部件位于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中后部且上端与床面背部下层板铰接,抬腿部件位于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前部和两侧且上端分别于大腿部下层板和小腿部下层板铰接,左、右翻身部件位于抬背部件和抬腿部件之间且与各翻身板之间为高副联接,脚踏板升降部件附着于小腿部下层板,随车智能座便系统位于人体臀部位置,即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中间的臀部板下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双层床面结构包括背部下层板、左、右背部上层板、臀部下层板、左、右臀部上层板、大腿部下层板、左、右大腿部上层板、小腿部下层板、左、右小腿部上层板,其中所有的左、右上层板亦是左、右翻身板,臀部板中间位置开出了座便孔;各床板之间沿横向和纵向均采用铰链连接,每块下层板能绕横向轴转动,每块上层板都能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转动,如此即可随相应的动作部件完成所有的体位调整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类直角梯形总体框架包括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左、右扶手、左、右万向轮、左、右驱动轮及带刹车装置的驱动电机、左、右蓄电池架、两个铅酸蓄电池;左右蓄电池架紧靠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后端边框安装,其下面架空以防与抬腿线性运动单元发生干涉,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宽度与床面等同,但长度比其小得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背部件由抬背线性运动单元、电动推杆、背部下层板、左、右背部上层板组成,抬背线性运动单元通过螺栓固定于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下层,电动推杆下端与抬背线性运动单元滑块相铰接,电动推杆上端与背部下层板相铰接;当执行抬背动作时,抬背线性运动单元滑块先动作,到达其极限位置以后,电动推杆开始伸出,反之顺序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腿部件由左、右抬腿线性运动单元、左、右连杆、电动推杆、大腿部下层板、左、右大腿部上层板、小腿部下层板、左、右小腿部上层板组成,抬腿线性运动单元固定于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下层左、右边沿,左、右连杆一端与对应的线性运动单元滑块相铰接,另一端与小腿部下层板相铰接,电动推杆布置于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中部前端,其下端与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下层相铰接,上端与大腿部下层板相铰接;当执行抬腿动作时,左、右抬腿线性运动单元滑块和电动推杆同时动作,到达各自的极限位置以后分别停止,反之亦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翻身部件由左翻身线性运动单元、两个连杆、翻身横梁、两根导向光轴、左翻身板组成,左翻身线性运动单元通过螺栓固定于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下层,位于抬背和左抬腿线性运动单元之间,导向光轴穿过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上的孔并两端用螺栓紧固,翻身横梁通过直线轴承与导向光轴相联接,左翻身线性运动单元滑块和翻身横梁之间通过两连杆相连,并形成倒“八”字形配置,翻身横梁上形成有5个顶杆,它们与左翻身板之间为高副联接,具体为可分离的滚轮接触;由于铝合金在焊接时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形,为了降低对制造精度的要求,在导向光轴下端螺母与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之间增设一弹簧,使导向光轴与类直角梯形支撑框架之间保持一定的预紧,不会轻易发生各方向的窜动,但如果翻身横梁产生了允许范围内的焊接变形,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导向光轴又可以在某一圆锥范围内随其微摆动来适应这一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背、翻身线性运动单元均由电机、电机支架、支撑底座、30°梯形滑动丝杠、一对线性滑轨、滑块、同步齿形带、同步带轮、张紧轮、行程开关组成,抬腿线性运动单元由电机、电机支架、联轴器、支撑底座、30°梯形滑动丝杠、一对线性滑轨、滑块、行程开关等组成;滑块通过丝杠螺母、线性滑轨滑块与滑动丝杠和一对线性滑轨连接,滑动丝杠与线性滑轨之间保持平行关系,张紧轮位于同步带竖向中间位置,且水平位置可调,翻身线性运动单元丝杠采用左右旋一体形式并用两滑块配置;行程开关通过安装座固定于支撑底座一侧,其具体位置决定了这些体位调整部件的几个常用位置,分别起极限位置减速、停止、安全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74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线路故障指示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连杆机构的随车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