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商品防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7535.5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0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段红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红双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4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品 防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烟酒保健药品等行业里,传统使用的防伪方法是采用全息防伪标识,特种印刷,2或3维条码技术,不可复原包转等技术。而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崛起,RFID电子标签的运用逐步普及起来,开始运用到烟酒行业,如五粮液,茅台等品牌企业已率先使用RFID进行生产,流通,防伪管理,在生产管理和流通管理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现有的全息防伪标识,特种印刷,2或3维条码等防伪技术存在容易被复制而失效的缺点,RFID电子防伪虽然不易被复制,但必须通过RFID阅读器才能通过读取电子标签信息检测确认真伪,而RFID阅读器的成本很高,在1500元以上,一方面,作为终端消费者使用不起,另一方面,作为餐馆酒楼等终端零售商也不太可能持有多家酒厂专用的阅读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不易被复制的商品防伪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商品防伪系统,包括目标商品、手机SIM卡、手机以及手机通讯服务系统,所述手机SIM卡内置并固定在所述目标商品的商品包装内,所述手机SIM卡可通过手机与所述手机通讯服务系统通讯连接。
更好地,所述手机SIM卡密封封装在一塑料包装膜内。
具体地,所述手机SIM卡内储存有所述目标商品的唯一验证信息。
具体实施时,所述塑料包装膜通过粘结剂固定在所述目标商品的商品包装内。
优选地,所述目标商品为烟、酒、茶叶或药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不易被复制,且使用方便,利于提升目标商品形象。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商品防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中酒瓶的防伪设计结构图。
图中,1目标商品、2手机SIM卡、3手机、4手机通讯服务系统、5塑料密封膜、11酒瓶瓶体、12瓶盖、13软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商品防伪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参看附图1,包括目标商品1、手机SIM卡2、手机3以及手机通讯服务系统4,手机SIM卡2内置并固定在目标商品1的商品包装内,手机SIM卡2可通过手机3与手机通讯服务系统4通讯连接。
下面以名酒作为目标商品进行举例说明。酒瓶的防伪设计结构图参看附图2,包括酒瓶瓶体11、瓶盖12和设置在瓶盖12内的软塞13,在瓶盖12与软塞13之间设置有手机SIM卡2,手机SIM卡2的外周设置有塑料密封膜5。
本实用新型采用GSM或CDMA模式的手机SIM卡(1G,2G或3G)作为电子信息标签,以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作为工具,通过将手机SIM卡的卡号与商品的信息进行绑定,并录入到手机通讯服务系统中。消费者在拆开商品密封后,用内藏的手机SIM卡打电话到手机通讯服务系统进行查询,从而实现商品的防伪查询。
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名酒生产厂商向通讯运营商购买带有GSM(或CDMA)功能的手机SIM卡,用环保食用塑胶膜密封包装手机SIM卡后,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粘贴剂固定粘结在酒瓶的瓶盖内。消费者在购买后,拆开密封装置,取出手机SIM卡,将手机SIM卡装在带有GSM(CDMA)功能的手机上,按产品包装上的提示,拨通指定号码,可得到自动语音回复,证明该号码是合法号,同时得到对应的产品批次号,消费者可与商品包装上的校对。
为更好地加强防伪,手机SIM卡可以设置成一次或几次使用后自毁,避免二次造假。也可通过手机通讯服务系统(即手机运营商)设置手机SIM卡只能查询一次或几次,而一般手机号不具备该功能。也可以设置该手机SIM卡在查询使用后还保留电话通讯功能继续使用。
应当理解,根据不同的商品,手机SIM卡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放置在商品包装内,也可以通过粘结剂进行固定粘贴,如香烟则可粘贴在烟盒里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红双,未经段红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75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气消防漏电探测器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