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8347.4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8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律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聚鑫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合 麦克风 耳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尤指一种将麦克风及耳机整合为一体的耳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3C通讯的发达与电子通讯产品的便利性,在现今耳机的使用已是非常普遍,例如聆听音乐时,或在使用行动电话时,或是使用网络通讯时,亦常会使用耳机与麦克风来作为沟通的媒介。现有的耳机已有整合麦克风的设计,以达到单一装置可收音及播音的效果,让使用上更为方便。
而现有的带麦克风的耳机,将喇叭及麦克风同设于一耳机壳体内,喇叭所产生的声音音波振动,会由耳机壳体传递至麦克风,进而使麦克风受到此音波的干扰,而使另一端受话方接听时产生不必要的噪音,严重影响通话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可达到抗噪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可达到去回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含前半部及后半部,该前半部与该后半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槽,该壳体具有出音孔;一喇叭,该喇叭设置于该壳体的后半部内;以及一麦克风,该麦克风为一种收音装置,设置于该壳体的前半部内。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由于壳体的前半部与后半部可利用第一间隔槽区隔,喇叭设置于壳体的后半部,麦克风设置于壳体的前半部,使喇叭与麦克风适当的区隔。因此喇叭所产生的声音音波振动,不容易由壳体传递至麦克风,可达到抗噪音的效果,可提升通话质量。
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前半部可进一步区分为第一前壳及第二前壳,且第一前壳及第二前壳以第二间隔槽间隔,喇叭及麦克风声音传送的路径可适当的区隔,也可达到抗噪音及去回音的效果,可提升通话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之立体分解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之立体分解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之剖视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之剖视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之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之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另一实施例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而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对各图中标号统一说明如下:1 壳体;11第一前壳; 111连接部;12第二前壳;121第一部分;122第二部分;123抵耳部;15出音孔;16按键孔;18第一后壳;19第二后壳;101第一间隔槽;102第二间隔槽;2 喇叭;3 麦克风;4 抵耳件;42接触端;6 喇叭音腔;61腔体;62导音;7 电路单元;71按键;8 头盔;9 护套;91开孔;92开口。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包括一壳体1、一喇叭2、一麦克风3及一抵耳件4,其中壳体1以塑料等材质制成,其材质并不限制。壳体1具有一第一前壳11、一第二前壳12、一第一后壳18及一第二后壳19,第一前壳11及第二前壳12之间设有至少一连接部111,连接部111可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用以将第一前壳11及第二前壳12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壳体1的前半部。
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可利用螺丝锁接、卡接或黏接等方式组合,以构成壳体1的后半部。组合后的第一前壳11及第二前壳12(壳体1的前半部)与组合后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壳体1的后半部)再利用螺丝锁接、卡接或黏接等方式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组合后第一前壳11及第二前壳12与组合后的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是利用卡接方式组合。
壳体1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形成有一第一间隔槽101,亦即于第一前壳11、第二前壳12与第一后壳18、第二后壳19之间形成有一凹陷于壳体1外缘呈环状的第一间隔槽101,使壳体1的前半部与后半部可利用第一间隔槽101区隔为两部分。第一前壳11及第二前壳12之间也可进一步形成有一第二间隔槽102,亦即第一前壳11及第二前壳12除了连接部111处连接外,其它部分则以第二间隔槽102间隔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聚鑫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聚鑫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83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炉散装料加入装置
- 下一篇:采矿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