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路板油墨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9309.0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0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板 油墨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板产生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线路板油墨废水处理装置,主要针对含COD(化学耗氧量)油墨废水的处理。
背景技术
印制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为PCB)废水按照主要污染物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清洗废水、油墨废水、络合废水、浓酸废液、浓碱废液等废水种类,其油墨废水主要来源于线路板生产过程中网印、显影、剥膜等工序,油墨废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其COD通常为5000-10000mg/L,SS约为800-1200mg/L,PH值一般呈碱性,废水颜色为深蓝色,该类废水约占PCB废水总水量的5%左右。对PCB废水处理而言,COD能否达标(≤100mg/L)的关键是对油墨废水中高浓度有机物的去除。
目前行业里最常用的处理是先对油墨废水进行酸化-凝聚反应,然后抽入生化池生化,第一道酸化-凝聚反应后可处理COD在60%-70%,剩下的废水COD仍然很高,约2000mg/L,进入第二道生化系统时,其处理效果不好,出水还要做进一步的深度处理,这会使占地面积增大,设备的投资增加,劳动量或劳动力相应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板油墨废水处理装置,以实现对油墨废水的处理,降低其COD,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该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小,流程单一简单,处理效果显著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路板油墨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罐(14)和气液分离器(7),所述气液分离器(7)位于反应罐(14)正上方,反应罐(14)底部设置有油墨废水进水口(13),内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1)、第二反应室(10)和回流管(11),所述第一反应室(1)通过集气管(8)与气液分离器(7)连通;所述第二反应室(10)通过沼气提升管(4)与气液分离器(7)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7)底部通过回流管(11)与反应罐(14)连通。
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7)上设置有沼气排出口(12)。
其中所述反应罐(14)内部靠上区域设置有沉淀区(5),所述沉淀区(5)上方设置有溢流堰(6)。
其中所述反应罐(14)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气封口(2)。
本实用新型油墨废水由反应罐底部进入,并在反应罐中进行厌氧反应,经过反应后的沉淀物在反应罐的沉淀区进行沉淀,而处理后的上清液则通过溢流堰排出,在厌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则通过沼气提升管和集气管排出,进行回收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反应罐具有占地面积小、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抗低温能力强等优点,且反应罐内部可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即可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第一反应室1、气封口2、第一反应室集气罩3、沼气提升管4、沉淀区5、溢流堰6、气液分离器7、集气管8、第二反应室集气罩9、第二反应室10、回流管11、沼气排出口12、油墨废水进水口13、反应罐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线路板油墨废水处理装置,主要用于对含COD油墨废水的处理,以解决目前对油墨废水处理装置所存在的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劳动量或劳动力大的问题。
其中本装置包括有反应罐14和气液分离器7,所述气液分离器7位于反应罐14正上方,且顶部设置有一个沼气排出口12,反应罐14为一个圆柱形罐体,其底部设置有油墨废水进水口13,内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1、第二反应室10、沉淀区5、溢流堰6和回流管11,所述第一反应室1通过集气管8与气液分离器7连通;所述第二反应室10通过沼气提升管4与气液分离器7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7底部通过回流管11与反应罐14连通。
反应罐14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气封口2,用于与外部连通,用于控制反应罐14内部的气压值。
第一反应室1、第二反应室10分布在反应罐14内部两侧,且均为厌氧反应区域,其上方分别安装有第一反应室集气罩3、第二反应室集气罩9,废水自油墨废水进水口13由下而上进入,并向上流动,不断在第一反应室1、第二反应室10中反应,沉淀区5、溢流堰6位于反应罐14内的上部,沉淀区5可使经过处理后废水中的部分沉淀在此沉淀,且与废水完全分离,而上清液位于沉淀区5上方的溢流堰6,排到下一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93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芯的烧结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用于变压器在线监测的真空油气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