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路机行走的电气排量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9310.3 | 申请日: | 201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3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峰;李英峰;石新旭;牛东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路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E01C1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路机 行走 电气 排量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排量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压路机行走的电气排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液压驱动压路机都采用软轴控制行走泵,从而实现前进后退和停止。软轴控制由于存在空行程的原故,前进、后退时反应不灵敏,软轴控制手柄已经向前,而压路机并没有前进。普通压路机行走手动控制带来的软轴反应迟钝,中位不宜调整,不便于维修。另外由于泵的中位只在±2°内停止,由软轴控制时经常会出现手柄停在中位而无法停车,有爬行蠕动现象。必须重新调整软轴手柄中位和泵中位的一致性。
鉴于上述原因,压路机的软轴控制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压路机行走的电气排量控制装置,采用电气排量行走泵和电气手柄相配合,完成压路机行走的电气排量控制,使运行灵敏,反应迅速;当无输入信号时泵自动回中位实现停车,发动机停止运转后,泵能自动回中位,确保安全可靠;减少了维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压路机行走的电气排量控制装置,是由:方向盘,电比例操纵盒,座椅,操纵台,线缆,比例电磁阀,泵构成;操纵台的前方设置方向盘,操纵台的后方设置座椅,座椅的一侧设置电比例操纵盒;操纵台的下方设置比例电磁阀,比例电磁阀与电比例操纵盒之间设置线缆;比例电磁阀的下方设置泵。
所述的电比例操纵盒的上方设置电比例手柄,电比例手柄设置三个档位,分别是往前31°、往后30°、中位三个档位,三个档位对应的调节范围在14±5mA到85±18mA之间,并形成比例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选用电气排量行走泵和电气手柄相配合完成压路机行走的电气排量控制。电气排量泵的控制模块将电气输入信号转换为压力信号,并将此压力信号转化为控制阀的阀芯运动,从而实现对泵的控制。控制模块同时接受电气输入信号及泵内斜盘倾角位置反馈信号,从而实现排量的闭环控制。输入控制模块的信号变化,和泵斜盘的倾斜角度呈比例变化,反应到行走过程中即为行走速度的变化。电气信号的微小变化,在泵上都有反应,运行时非常灵敏,反应迅速。
通过行走手柄方向和位移的改变,使之转变为电信号的方向和大小的改变,且位移和大小成比例关系,进而控制泵的斜盘摆角大小,最终表现为速度的改变。在发动机熄火或者手柄处于中位时,因无电信号输入,或电信号失效情况下泵斜盘自动回中位,无流量输出,压路机停止运动。
当无输入信号时泵自动回中位实现停车,不存在手柄在中位时仍无法停车的现象。发动机停止运转后,泵能自动回中位,确保安全可靠。
通过电比例手柄与行走泵上所带电气排量控制模块相连,实现手柄动作和泵斜盘的比例控制。电比例手柄的调节范围在14±5mA到85±18mA之间成比例关系,其比例曲线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减少维修,节约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程机械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1中:方向盘1,电比例操纵盒2,座椅3,操纵台4,线缆5,比例电磁阀6,泵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入信号与泵排量最大位置的关系图;
图2中:a点为14±5mA,b点为85±18m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操纵台4的前方设置方向盘1,操纵台4的后方设置座椅3,座椅3的一侧设置电比例操纵盒2;操纵台4的下方设置比例电磁阀6,比例电磁阀6与电比例操纵盒2之间设置线缆5;比例电磁阀6的下方设置泵7。
所述的电比例操纵盒2的上方设置电比例手柄,电比例手柄设置三个档位,分别是往前31°、中位、往后30°三个档位,三个档位对应的调节范围在14±5mA到85±18mA之间,并形成比例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路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路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9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背接触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