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式压路机及其手刹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0395.7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3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贾干;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E01C1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压路机 及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械式压路机手刹机构,以及包括该手刹机构的机械式压路机。
背景技术
国内外的机械式压路机大部分采用手刹装置来进行驻车制动。在压路机需要驻车制动时,驾驶员操作手刹手柄,手刹手柄带动钢丝拉索并通过拔叉的位置控制制动盘在松开和抱紧两个状态。
在使用手刹装置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手刹制动盘抱紧的状态下行车,使得制动盘因摩擦产生高温,严重影响制动盘的使用寿命;二是在机械式压路机转运与斜坡驻车时,存在因手刹手柄未拉到位使得制动力矩不够,导致压路机打滑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上述事故的避免主要依靠驾驶员的认真检查。但经常出现驾驶员遗忘检查或误操作手柄的情况,造成对车辆的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
随着国内外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各种道路的加速建设,施工现场对压路机的需求日益增多,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手刹机构,以满足用户对压路机日益增多的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压路机手刹机构,该装置可以避免行车时不松手刹、驻车时手刹不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压路机手刹机构,包括:
手刹手柄;
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将手刹手柄的动作传动至拨叉,使得所述拨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制动部件,所述拨叉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制动部件为完全松开状态,所述拨叉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制动部件为完全紧贴状态;
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拨叉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拨叉位于第二位置以及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中间时,所述机械式压路机的变速箱的换挡行驶功能被禁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检测所述拨叉是否位于第一位置,若是,则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得电或失电;
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检测所述拨叉是否位于第二位置,若是,则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得电或失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或第二位置传感器为行程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或第二位置传感器为接近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压路机手刹机构还包括:
报警装置,在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拨叉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间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制动部件为制动盘,在所述拨叉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制动盘被制动钳抱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所述机械式压路机手刹机构的变速箱的传动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压路机,该压路机包括前述的压路机手刹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机械式压路机具体为机械式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压路机及其手刹机构,将拨叉是否处于第一位置作为变速箱换挡的依据,并在制动部件未达到最大制动力矩时进行报警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制动盘等制动部件因摩擦产生的磨损,提高了制动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驾驶员可以根据报警信号的提醒操作手柄使得拨叉位于第二位置,从而可以避免制动部件因未达到最大制动力矩而打滑的安全隐患,驻车稳定性高;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驾驶员的误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影响,降低了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对现有结构改动小、性能可靠、易于维修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械式压路机手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传感器信号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03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果胶快速冷却储存罐
- 下一篇:一种单晶硅棒拉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