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镜头对焦模块的外框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0545.4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7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富源;徐尚榆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9 | 分类号: | G02B7/09;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镜头 对焦 模块 外框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镜头对焦模块的外框罩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在微型镜头自动对焦模块中,利用外框罩的二层结构来形成内部弹性元件与顶面保持一段镜头移动的活动空间。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数码相机的体积缩的相当地小,而目前的移动电话也大都建置有数码相机的功能,这些都归功于摄像镜头的模块化及微型化,而在微型镜头内有许多种类的自动对焦驱动结构,目前最普遍被使用的是音圈马达(VCM),因其具有体积小、用电量少、活动位移精确及价格低廉等优点,适合作为微型镜头自动对焦的短距驱动。
如图1为现有VCM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而图2为该图1组合后立体示意图及图3为图2的A-A剖视示意图,该现有镜头自动对焦模块设有一外罩1,该外罩1内设有一上弹片2,该上弹片2设有一外缘固定部及一内缘活动部,该内缘活动部连动至一镜头承载座,该镜头承载座内可承载一镜头。
其中该外罩1与该上弹片2之间必需存在一段镜头移动距离的活动空间,因此在该外罩1与上弹片2之间设有一垫件3,用以固定该上弹片2的外缘固定部,并使得该上弹片2与外罩1间所形成的活动空间,可以让该镜头上下移动以进行对焦。
然而该现有结构多出一个垫件,除了造成成本上的增加外,也在组装上多出一道程序,增加组装的负担,因此,本实用新型为节省一个垫件,提出一种利用改变外框罩的顶端结构来固定该上弹片2,并形成镜头移动距离的活动空间,减少模块的成本及组装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对焦模块的外框罩结构,可以较现有节省一个垫件的元件,以减少模块的成本及组装工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对焦模块的外框罩结构,该镜头对焦模块至少包括:
一框架,呈一立方中空结构,四周垂直面中空处容置四磁性元件;
一承载座,呈镂空轴孔结构,轴孔内承载一微型镜头;
至少一弹性元件,设有一外缘固定部及一内缘活动部,中心镂空对应该承载座的轴孔;及
一外框罩,其顶面外缘处设成向内缩及向上延伸的二层阶梯状结构,使得该弹性元件直接组合在该外框罩内的最上端处,并与该外框罩的顶面保持一段镜头移动的活动空间。
上述的镜头对焦模块的外框罩结构,其中,该弹性元件的外缘固定部,固定在该外框罩的最外缘的最上端处。
上述的镜头对焦模块的外框罩结构,其中,该弹性元件的内缘活动部连接于该承载座,组成弹性活动支撑该承载座悬空于框架中心,使其能在该活动空间上下移动,以进行对焦。
上述的镜头对焦模块的外框罩结构,其中,该外框罩为用以保覆整个镜头对焦模块,以防止电磁干扰及静电保护的金属材质件。
上述的镜头对焦模块的外框罩结构,其中,还包括一下盖,用以组合至该外框罩的底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VCM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该图1组合后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框罩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外框罩组合弹性元件后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外罩
2 上弹片
3 垫件
10 承载座
20 线圈元件
30 框架
40 四磁性元件
50 弹性元件
60 外框罩
61 阶梯状结构
70 下盖
80 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微型镜头对焦模块的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镜头对焦结构包括有一承载座10、一线圈元件20、一框架30、四磁性元件40、至少一弹性元件50、一外框罩60、一下盖70及一镜头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05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盖式无线移动终端机
- 下一篇:改良的抗血清清蛋白结合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