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铜管水平连铸铸坯内壁光滑度的石墨结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1343.1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9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强;董捍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荣美乐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45 | 分类号: | B22D11/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铜管 水平 连铸铸坯 内壁 光滑 石墨 结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铸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铜管水平连铸铸坯内壁光滑度的石墨结晶器。
背景技术
目前,铜管铸坯的成材工艺有两种,一是水平连铸连轧法,另一是挤压法。挤压法由于挤压技术水平低,产品的偏心度大,重量轻,成材率低,成本高,能耗高,已逐步被各厂商放弃使用。水平连铸连轧法与传统的挤压法相比,具有成本低、能耗小、效率高、成材率高等特点,因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石墨结晶器是水平连铸连轧法的核心部件,连铸生产的主体思想就是把液态的铜水直接铸造成成型产品,石墨结晶器就是把液态铜水冷却出固态铜坯的部件,现有的石墨结晶器结构包括外套筒体和设置在外套筒体内腔的芯棒,芯棒的后端与外套筒体的后端连接,外套筒体与芯棒之间具有环形通道,外套筒体的后端底壁上开有与环形通道相通的进液口,熔融金属液从外套筒体后端进液口进入环形通道,因外套筒体上安装冷却装置,从外套筒体前端出模口引出时已结晶凝固成固体,在经过设备外的二次冷却即完成铜管铸坯的制作,为方便脱模芯棒从后端往前端方向半径逐渐减小呈锥形。因为铸坯在引出过程中会有停顿,从而产生有规律的结晶线,随着冷却效果及引出速度的变化,结晶线的两边会形成一个台阶,使得铸坯内壁不光滑,在后道工序轧制时,内壁的台阶经过挤压会产生叠层,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铜管水平连铸铸坯内壁光滑度的石墨结晶器,具有能对铸坯内壁进行挤压的凸环,使铸坯内壁光滑,组织更紧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铜管水平连铸铸坯内壁光滑度的石墨结晶器,具有外套筒体和同轴设置在外套筒体内腔的芯棒,外套筒体的后端与芯棒的后端连接,外套筒体后端底壁开有进液口,外套筒体的前端为铸坯出模口,芯棒为从后端往前端半径逐渐减小的圆锥体,所述的芯棒的圆锥面上设有一圈凸环。凸环设置在铸坯刚开始结晶但未完全凝固的位置,在铸坯引出过程中凸环对铸坯内壁具有挤压作用,使铸坯内壁光滑,组织更紧密。
为避免刮伤铸坯内壁,所述的凸环的截面外轮廓呈圆弧形。
为避免影响铸坯的引出,所述的凸环高度为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提高铜管水平连铸铸坯内壁光滑度的石墨结晶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增加一个在铸坯引出过程中对铸坯内壁具有挤压作用的凸环,使铸坯内壁平滑光洁,同时也将铸坯内壁组织挤压得更加紧密,有利于后续工艺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提高铜管水平连铸铸坯内壁光滑度的石墨结晶器最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外套筒体,11.进液口,12.出模口,2.芯棒,21.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提高铜管水平连铸铸坯内壁光滑度的石墨结晶器的最佳实施例,具有外套筒体1和同轴设置在外套筒体1内腔的芯棒2,外套筒体1的后端与芯棒2的后端连接,外套筒体1后端底壁开有进液口11,外套筒体1的前端为铸坯出模口12,芯棒2为从后端往前端半径逐渐减小的圆锥体,芯棒2的圆锥面上设有一圈凸环21,凸环21的截面外轮廓呈圆弧形,凸环21高度为1mm。
凸环21设置在铸坯刚开始结晶但未完全凝固的位置,在铸坯引出过程中凸环21对铸坯内壁具有挤压作用,使铸坯内壁光滑,组织更紧密。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荣美乐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荣美乐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13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