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膜式压电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1536.7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4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孟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声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0 | 代理人: | 韦群;张厚山 |
地址: | 213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膜式 压电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振膜式压电扬声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家电产品等消费性电子中,扬声器被广泛使用。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压电扬声器与传统动圈式扬声器相比具备:体积小,工艺简单,成本低,电声转换效率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但是,目前的压电扬声器存在,最低共振频率高,声音尖锐,不悦耳等缺陷。随着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的要求,对压电扬声器的设计制造水平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改进压电扬声器设计刻不容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膜式压电扬声器,其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最低共振频率低,频率响应平坦,声音柔和,悦耳的振膜式压电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振膜式压电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壳体具有开口,音膜边缘粘接于壳体开口处;壳体内粘设有金属基材,两片压电陶瓷片分别固设于金属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导线连接所述两片压电陶瓷片;具有连接体连接位于金属基材上表面的压电陶瓷片的中部和所述音膜的中部;一根音频馈线连接金属基材,另一根音频馈线连接上述的任意一片压电陶瓷片。
金属基材形状为圆弧形或者不规则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振膜式压电扬声器由传统音膜,壳体,压电陶瓷片及金属基材,导线组成,体积小,结构合理专门为现代超薄型,省电型电子产品及家电设计的,。
2.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声灵敏度高,耗电流小,节能。
3.由于采用传统音膜及陶瓷片金属基材折弯设计,最低共振频率低,频率范围广(150Hz---20KHz)。
4.相比传统动圈式扬声器,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振膜式压电扬声器正面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实施例并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如果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人员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包括现有技术材料音膜1(如纸和PU的混合物,纸和泡棉的混合物,PU,PEI,PET,PI等各种现有技术材料制成的音膜),塑胶壳体5的一面是开放式的开口,音膜1的边缘粘接于塑胶壳体5的开口处;金属基材4(比如:铜材质制成的金属片状金属基材)形状为圆弧状片状体,也可以做成不规则弧形的外边缘线的片状体,金属基材4可以做成圆弧形或不规则弧形,从而改变压电扬声器的Fo,从而达到更好的音质效果。长方形压电陶瓷片A2与长方形压电陶瓷片B3分别粘接于金属基材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金属基材4没有设压电陶瓷片的部分折弯扭曲成波浪状弯曲41,金属基材4的边缘粘接于塑胶壳体5内,音膜1的中间部分与位于金属基材4上表面的长方形压电陶瓷片2的中间部分以粘胶形成的或者铆钉形成的连接体6相连接固定,导线D7的两端分别与长方形压电陶瓷片A2,长方形压电陶瓷片B3焊接,然后从长方形压电陶瓷片A2或长方形压电陶瓷片B3上焊接一根音频馈线E8,同时在在金属基材4上焊接音频馈线F9,从音频馈线E8和音频馈线F9输入音频信号驱动压电陶瓷片A2和压电陶瓷片B3振动,从而通过连接体6带动音膜1向外辐射振动,推动空气媒质发声。
制作本实用新型时,先将制备好的长方形压电陶瓷片A2和长方形压电陶瓷片B3分别贴于金属基材4正反两面;金属基材4边缘部分做圆弧形或不规则弧形处理;然后用导线D7焊接连通金属基材4的正反两面的长方形压电陶瓷片A2和长方形压电陶瓷片B3,再在金属基材4正反两面长方形压电陶瓷片A2和长方形压电陶瓷片B3的任意一片压电陶瓷片上焊接一根音频馈线E8,同时从金属基材4上焊接一根音频馈线F9;完成后将金属基材4粘胶固定于塑胶壳体5内;再将音膜1边缘粘胶固定在塑胶壳体5上;最后将音膜1中间部分与压电陶瓷片A2中间部分采用胶粘接或者铆钉铆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声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声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15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