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框架式断路器操作机构主轴的凸轮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1986.6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5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敏琛;陈晓锋;朱诚;俞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断路器 操作 机构 主轴 凸轮 限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框架式断路器操作机构主轴的凸轮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框架式断路器是通过操作机构主轴带动安装在主轴上的凸轮,由凸轮驱动储能系统完成储能,然后以释放能量完成合闸功能。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操作机构内零部件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要求对操作机构内的各零件可靠定位,藉以提高操作机构乃至断路器的操作寿命。图1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断路器操作机构主轴的凸轮限位结构图,在操作机构合分过程中,由于存在剧烈的震动,凸轮3在主轴上有窜动趋势,为了防止凸轮3在主轴2上出现轴向窜动,因此在主轴2上开有一挡圈槽21,利用挡圈1(标准挡圈GB/TB96 12)来限制凸轮3的窜动。这种结构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即对防止凸轮3的窜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挡圈1脱落的现象。由图2和图3所示,由于与挡圈1配合的主轴2存在一母配合部22,在操作机构合分过程中,由于剧烈震动,挡圈1往往会绕着主轴2旋转,在多次合分后,挡圈1的一个定位角会落入主轴2的母配合部22中,导致挡圈1脱落(如图3示),使操作机构的可靠性下降甚至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挡圈从主轴上脱落而藉以保障操作机构动作可靠性的框架式断路器操作机构主轴的凸轮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框架式断路器操作机构主轴的凸轮限位结构,包括开设有挡圈槽和母配合部的一主轴、设置在主轴上的一凸轮和用于对凸轮限位的同样设置在主轴上的并且与挡圈槽相配合的挡圈,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圈上构成有公配合部,公配合部与所述的母配合部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的公配合部为突起,所述的母配合部为凹腔。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步方案为:所述的公配合部为凹腔,所述的母配合部为突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挡圈上构成有与主轴上的母配合部相配合的公配合部,因而能增进挡圈与主轴的配合效果,不会因剧烈振动而导致挡圈从主轴上游脱并失去对凸轮的限位,从而可保障操作机构的动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中的框架式断路器操作机构主轴的凸轮限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挡圈与主轴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挡圈出现游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5为图4结构的挡圈的公配合部与主轴上的母配合部相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4,挡圈1构成有公配合部11,而主轴2上设有挡圈槽21和母配合部22,挡圈1位于挡圈槽21内,也就是说挡圈1套置于主轴2上的挡圈槽21内,在安装完成后,将公配合部11对准于母配合部22内。公配合部11的外形应与母配合部22的形状相适应或至少相近似。上述将公配合部11与母配合部22的配合应满足当挡圈1安装于主轴2上时,挡圈1与主轴2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不会出现挡圈1从主轴2上脱离的现象,进而保证凸轮3的稳定,即对凸轮3可靠限定,保障操作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所述的公配合部11为突起,所述的母配合部22为凹腔。
所述的公配合部11为凹腔,所述的母配合部22为突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未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1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