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楼火灾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3093.5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林祥培;林瑶庆;林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祥培 |
主分类号: | A62B1/06 | 分类号: | A62B1/0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75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楼 火灾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逃生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楼火灾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土地越来越紧张,城市里的建筑越建越高,虽然高楼内部设计有安全通道,但是这些高楼发生火灾时往往不能通过安全通道逃生,被困在高楼的市民只能等待他人救援。目前,消防队的灭火设备有限,对于高楼高层发生的火灾往往不能及时灭火,因此,高楼高层内配备一套用于自救的火灾逃生器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火灾逃生器多种多样,但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便于存储。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高楼救生缓降器”(公开号CN2261261Y),其主要由转轮轴、阻杆轴、挡杆杠杆、传动齿轮、从动齿轮、阻杆、挡杆、吊索、垂索、套环、圆环等构成。它可在人体重力作用下,使缓降器的吊索逐渐被放长,人体随本实用新型一起间歇式快速下落。由于使用者是站在、甚至可坐在本缓降器上,不需费多大力,操作非常容易,所以其可供人们、特别是妇女儿童及老弱病残者在高楼大厦发生火灾时,安全、迅速地从高楼降至地面,亦可用于帮助登山者从高崖向低谷下落。但是该专利虽然简化了结构和缩小了体积,但是零部件依旧较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零部件少、生产成本低的高楼火灾救生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救生器包括滑动架和绳子,所述的滑动架包括两根平行的连接杆和固定在两根连接杆之间的若干根平行的横杆,上述的绳子依次缠绕在横杆上,横杆上设有能够调节绳子缠绕在横杆松紧度的调节结构,在所述的滑动架上还设有用于装载人体的乘坐结构。
本高楼火灾救生器使用时是先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墙上或桌子上,人体坐上乘坐结构,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依次缠绕在横杆上的绳子会紧扣在横杆上并在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并通过调节结构调节摩擦力,在人体重力大于各横杆上的摩擦力之和时,滑动架沿着绳子缓慢向下滑动,因此本高楼火灾救生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在上述的高楼火灾救生器中,所述的调节结构包括固定在横杆上的支架,在所述的支架上设有与横杆垂直设置的调节螺栓,支架和调节螺栓通过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栓上的端部设有用于压紧绳子的调节板。转动调节螺栓可调节调节板压紧在绳子上的松紧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摩擦力,因此可适用于不同体重的人,如果将调节板完全压紧在绳子上则滑动架不会在绳子上滑动。
在上述的高楼火灾救生器中,所述的每根横杆上均设有调节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增大摩擦力的调节范围。
在上述的高楼火灾救生器中,所述的绳子缠绕在横杆上的圈数为一圈。缠绕一圈可以得到最小的摩擦力,使得各摩擦力之和的总摩擦力能够适用于体重较轻的人,如小孩的体重。
在上述的高楼火灾救生器中,所述的绳子的末端处结有活结。在滑动架下即将滑到地面的时候,由于活结的阻挡可使滑动架停止滑动。
在上述的高楼火灾救生器中,所述的绳子上端结有锁扣。通过锁扣固定在室内物上。
在上述的高楼火灾救生器中,所述的乘坐结构包括设置在滑动架下部的挂环,在挂环上挂有乘坐器。
在上述的高楼火灾救生器中,所述的乘坐器为单人使用的安全带。
在上述的高楼火灾救生器中,所述的乘坐器为能够挂在上述挂环的挂笼。
现有技术相比,本高楼火灾救生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架结构简单,只通过绳子和滑动架之间的摩擦力来克服人体的重力,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并且乘坐器也为现有的产品,制造成本低。
2、在滑动架上设置了调节结构,本高楼火灾救生器能够有足够的调节范围,能够适用于不同体重的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动架;11、连接杆;12、横杆;13、支架;14、挂环;2、绳子;21、活结;22、锁扣;3、调节螺栓;4、调节板;5、乘坐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祥培,未经林祥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30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