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弹性的抗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3484.7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8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美彪;刘登瑞;肖剑鸣;章鸿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电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17;H01B7/22;H01B7/02;H01B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3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弹性 抗压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弹性的抗压电缆。
背景技术
现有软电缆技术,导体为束制或束制后复绞而成,导体束制时的节径比和绞合时的节径比都有限制,不能过小或过大,节径比过小,使电缆整体的弯曲性能和柔软性降低,节径比过大,导体不成型,影响电缆结构的稳定性。束制导体由于外径比较小,当交流电通过导体时,会产生集肤效应,电流将集中在导体表面通过,不能有效的利用导所有截面,对于导体中心部分是一种浪费,无形中增加了电缆的成本和材料消耗。另外当电缆本体受到频繁有规律的侧压力和扭转力时,每一次挤压对于电缆导体都是一种结构性的破坏,每一次的扭转都使得导体结构趋于松散或扭紧,在这种频繁的侧压力和扭转力的作用下,导体都不同程序的发生破坏性变化,此类结构电缆在使用中容易发生结构性破坏,导体断裂和绝缘破损,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需要经常更换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软电缆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的抗压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弹性的抗压电缆包括软钢丝承载层,所述软钢丝承载层的外表面包覆有弹性垫芯层,所述弹性垫芯层的外表面包覆有导体编织层,所述导体编织层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表面包覆有硅橡胶护套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软钢丝承载层由多根钢丝绞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弹性垫芯层为天然丁苯橡胶皮。
进一步,所述导体编织层由多根铜丝或者镀锡铜丝编织而成,所述铜丝或者镀锡铜丝的直径为0.15~0.4mm。
进一步,所述绝缘层为天然丁苯橡胶皮。
进一步,所述护套层为天然丁苯橡胶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的抗压电缆通过对电缆结构的重新设计,提高电缆的柔软性和载流能力,增加了电缆在扭转和弯曲使用中的安全性,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的抗压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所述具有弹性的抗压电缆包括软钢丝承载层1,所述软钢丝承载层1的外表面包覆有弹性垫芯层2,所述弹性垫芯层2的外表面包覆有导体编织层3,所述导体编织层3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缘层4,所述绝缘层4的外表面包覆有硅橡胶护套层5。所述软钢丝承载层1由多根钢丝绞合而成。所述弹性垫芯层2为天然丁苯橡胶皮。所述导体编织层3由多根铜丝或者镀锡铜丝编织而成,所述铜丝或者镀锡铜丝的直径为0.15~0.4mm。所述绝缘层4为天然丁苯橡胶皮。所述护套层5为天然丁苯橡胶皮。
所述弹性垫芯为天然丁苯胶混合硫化橡皮,垫芯的中间有正规绞合的软钢丝,软钢丝的存在对于电缆在移动中起到承载电缆自重的作用,防止电缆自身通到自重的破坏。所述垫芯在电缆受到外部挤压力时能够变形,由于这种变形是弹性变形因些,能保证电缆导体的外形周长不受影响,减小外部挤压力对电缆导体结构的破坏。所述导体为多根单丝直径0.15~0.4mm的细铜丝,经过并丝编织的形式裹在垫芯的外面。导体截面积的大小通过调整垫芯的直径和编织铜丝的直径和编织密度来完成。导体是通过双向编织的形式构成,导体抵抗外部扭转能力强。由于导体编织在垫芯的外部,导体直径增加,能降低交流集肤效应的影响,可以减少导体的材料用量,降低电缆制造成本。
天然丁苯橡皮在硫化后有很高的弹性,外护层的弹性对于外部压力能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电缆内外部所用材料都为高弹性材料,因些对于扭转和频繁的弯曲和外部压有很好的整体自我恢复能力,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电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电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34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