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空气电池外壳的磁性气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4270.1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1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冬舒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开发***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空气 电池 外壳 磁性 气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金属空气电池外壳体上的磁性气门装置,尤其是安装在锌空气电池外壳体上磁性气门,用于导通或关闭锌空气电池外壳体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流通。
背景技术
金属空气电池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商品化的速度却很慢,目前主要是在助听器方面的应用,其它电器对金属空气电池的应用是很少的,其主要原因是:金属空气电池连续放电效果很好,间断放电效果就很差,而在实际应用当中,电器产品基本上是都是要求电池间断放电;而金属空气电池在不放电时,如果金属空气电池放置在空气中,就会有少量的空气通过空气电极进入金属空气电池内部,造成金属空气电池内部电解液碳酸化,造成金属空气电池碳酸化的因素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当金属空气电池使用或不使用时,二氧化碳(CO2)通过空气电极进入到金属空气电池的内部,与内部的氢氧化钾(KOH)电解液反应,生成碳酸钾,生成的碳酸钾对空气电极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使金属空气电池在很短的时间内失效。如果要使金属空气电池也具有比较好的间断放电性能,就必须在金属空气电池不放电时将金属空气电池与外界空气隔绝,防止金属空气电池外壳体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对流,隔绝或延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进入金属空气电池内部,延长金属空气电池的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金属空气电池不能长期在空气中储存、不能间断放电的问题,本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空气电池外壳体的磁性气门(以下简称为磁性气门),当金属空气电池放电时,磁性气门开启,保证外壳体内外的空气能自由流通;当金属空气电池不放电时,磁性气门关闭,保证外壳体内空气与外界空气隔绝。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参照图1、图2、图3,磁性气门由上片1、下片2、拉杆7、挡片8组成,上片1与下片2接触面具有紧密接触部分,在磁性气门关闭的情况下,防止外壳体4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对流。在下片2上加工有与金属空气电池外壳体4进气孔相对应的进气孔3.
上片1与下片2接触面具有紧密接触部分可以为平面、球面或其他形状,关键点在于:两个接触面具有紧密接触部分必须具有密封性,防止外壳体4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对流。在下片2上加工有与金属空气电池外壳体4进气孔相对应的进气孔3;构成上片1、下片2的材料可以有以下组合:
a.上片1、下片2均由磁性材料制造。
b.上片1由磁性材料制造,下片2由含有金属铁的材料制造。
c.上片2由磁性材料制造,下片1由含有金属铁的材料制造。
当上片1与下片2两个接触面闭合时,参照图1、图2,磁性气门为关闭状态,禁止外壳体4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对流;参照图5,当上片1与下片2两个接触面分开时,磁性气门为开启状态;外壳体4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可以自由对流。
在上片1上连接有拉杆7,拉杆7与上片1之间的连接形式可以平行连接,也可以具有一定的角度连接,当有外力施加在拉杆7上时,拉杆7将拖动上片1,以挡片8为支点做弧线移动,从而实现上片1和下片2的闭合、开启功能。
上片1上与拉杆7的另一种连接形式是:参照图10,拉杆7与上片1为垂直连接,当有外力施加在拉杆7上时,拉杆7将拖动上片1沿着挡片8做上下 垂直移动。从而实现上片1和下片2的闭合、开启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地延长金属空气电池的使用时间,为金属空气电池广泛的在电器产品方面的使用而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磁性气门原理图结构图。
图2是磁性气门安装在外壳体4上的原理构造图。
图3是磁性气门下片2的纵剖面原理构造图。
图4是磁性气门下片2的平面原理构造图。
图5是磁性气门为开启状态时与金属空气电池外壳体4连接示意图。
图6是拉杆7采用电磁元件为动力时,磁性气门为关闭状态的结构原理图。
图7是拉杆7采用电磁元件为动力时,磁性气门为开启状态的结构原理图。
图8是拉杆7采用机械装置为动力时,磁性气门为关闭状态的结构原理图。
图9是拉杆7采用机械装置为动力时,磁性气门为开启状态的结构原理图。
图10是拉杆7与上片1为垂直连接时,磁性气门为关闭状态的结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冬舒,未经刘冬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42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馈式微波天线
- 下一篇:光伏非晶硅薄膜组件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