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增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4728.3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9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郑引河;邢清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引河;邢清鑫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增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增效器,属于制冷领域。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产品或教科书的产品案例中,水源热泵机组或空气源热泵机组通常在冷凝器或者蒸发器的出口串接一个回热器或者节能器(俗称经济器),来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但是制冷量仅增加2%左右,收效甚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增效器,通过对其内部能量的分配,充分提高了热交换率,使得制冷量显著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增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腔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壳体内依次连接有分配器、换热管和汇流器,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且所述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分别靠近壳体的左、右两端。
在所述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之间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数个导流板,相邻的导流板相对分布,并间隔距离,呈对插状。
所述的换热管为1根以上。
所述的壳体包括筒体和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并与筒体紧密配合的封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突破了传统技术的瓶颈,使得制冷量增加了2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增效器,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包括筒体6和分别设置在筒体6两端并与筒体6紧密配合的封头8;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腔体11,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11连通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9,所述的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9之间的壳体内依次连接有分配器3、换热管1和汇流器10,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的第三连接管2和第四连接管7,且所述的第三连接管2和第四连接管7分别靠近壳体的左、右两端。
在所述的第三连接管2和第四连接管4之间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数个导流板5,相邻的导流板5相对分布,并间隔距离,呈对插状。
所述的换热管的数量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为1根以上,图中以3根为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以一组数据为例,对一台BGSHP-90W的涡旋式地源热泵机组进行检测,在未加此装置之前,制冷量(在标准工况下)Q=215KW,能效比COP=4.3;加了此装置以后,制冷量Q=275KW,能效比COP=5.45,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连接管4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第二连接管9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接,第三连接管2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接,第四连接管7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压缩机产生的高压气体经过第一连接管4进入腔体11内,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体经过第三连接管2进入腔体11内,经过换热管1和对插状的导流板5,导流板5延缓了高、低压气体的通过和交换时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率,交换后的低压气体的温度提高了10℃左右,而热交换后的高压气体降低了10℃左右,不仅能防止压机走潮车,而且提高了机组的制冷量,能量交换后的气体经第二连接管9进入冷凝器,经第四连接管7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重复运行。因此,经过本实用新型以后,在不消耗外部能源的条件下,不仅降低了冷凝温度,同时又提高了压缩机的蒸发温度,达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并为传热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应用探索的实践案例。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第一连接管4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接,第二连接管9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第三连接管2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第四连接管7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接,制冷增效方法的工作原理同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引河;邢清鑫,未经郑引河;邢清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47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源热泵复合热源融霜系统
- 下一篇:满液式变流量地下水水源热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