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5292.X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6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楼军;金孝祥;邢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K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1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装置,应用于热电行业污泥焚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的处置方法主要是填埋、堆肥农用以及焚烧。填埋对土地资源浪费较大,且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堆肥由于不能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使土地的利用受到限制;污泥焚烧是目前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处置的最有效方法,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但在实际焚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行业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干化污泥入炉普遍采用与入炉煤混合后通过原有的给煤机入炉焚烧。该入炉方式受入炉煤和干化污泥的水份、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极易造成污泥入炉堵塞、给煤机断轴等故障,不仅污泥处理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同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防止污泥在进入炉膛过程中出现堵塞、高效实用的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装置,其特点是:由无轴螺旋输送机、电动插板阀、金属膨胀节、送料风管、落料管、播料风管组成,所述的落料管的上段为竖直,下段为倾斜,所述落料管一端开口于锅炉水冷壁,另外一端与所述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相对,所述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与锅炉的炉前仓相连,所述落料管上设置有电动插板阀和金属膨胀节,所述送料风管开口于落料管的倾斜段上端,所述播料风管开口于落料管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落料管的斜段倾斜角为6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落料管的材质为1Cr18Ni9Ti。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本技术的使用,通过无轴螺旋给料机阻断了污泥口炉内密相区烟气的反串;在不改变原有锅炉功能的同时,落料管采用单独设计,煤和污泥分别进入炉内,通过设置送料风、播料风,不仅可以保证污泥顺利入炉,又可以保证污泥入炉时能播撒均匀,减少对炉内燃烧的影响,同时及时补烧污泥,大大减少了污泥堵塞的次数,有效的增加了污泥的焚烧量,并且减少了由于堵塞造成的检修以及人工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锅炉水冷壁1、炉前仓2、无轴螺旋输送机3、电动插板阀4、金属膨胀节5、送料风管6、落料管7、播料风管8、污泥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无轴螺旋输送机3、电动插板阀4、金属膨胀节5、送料风管6、落料管7、播料风管8组成。无轴螺旋输送机3的进料端位于炉前仓2的下方,无轴螺旋输送机3的出料端与落料管7的上端相连。落料管7为上半段竖直下半段倾斜,倾斜的下半段的倾斜角为65°。落料管7上设置有电动插板阀4、金属膨胀节5。金属膨胀节5下方的下半段上端为送料风管6的开口处,下半段下端为播料风管8的开口处。锅炉水冷壁1上开有污泥口9,落料管7的下端与污泥口9相连,污泥口9的尺寸为400*500mm。
工作时,启动无轴螺旋输送机3的转速控制污泥入炉量,通过控制送料风管6的压力确保落料管7落料顺畅,控制播料风管8的压力确保污泥入炉播撒均匀。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52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气囊和内置式螺旋弹簧组合的复合空气弹簧
- 下一篇:背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