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轴节拆卸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5320.8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7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叶虎;陈瑞兴;关云辉;梅剑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陆明耀 |
地址: | 213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轴节 拆卸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轴节拆卸工具,尤其是适用于地铁及动车组齿式联轴节轮毂拆卸的专用工具。在技术领域上属于机械零部件辅助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联轴节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目前,地铁及动车组驱动系统上所使用的联轴节多为齿式联轴节,通过过盈配合与驱动系统的传动轴连接,且传动轴上大多设计有注油孔。
在车辆检修过程中,如果发现联轴节有损坏,需要将联轴节拆检并更换。在联轴节拆卸过程中,最困难的工作是从传动轴上拆下联轴节轮毂。对于键联接的联轴节轮毂,一般用三脚拉马或四脚拉马进行拆卸,但这种方法仅适用于过盈比较小的联轴节轮毂的拆卸。对于过盈比较大的联轴节轮毂,经常采用加热法,同时用铜棒配合敲打,这种方法难度较大,耗时较多,且极易损伤传动轴连接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齿式联轴节拆卸的工具,具有成本低,易制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联轴节拆卸工具,适用于将传动轴上安装的联轴节轮毂拆卸,包括套筒,固定装置以及螺栓杆组件,其中,套筒由第一半套筒和第二半套筒通过固定装置组合连接而成,并套接在传动轴和联轴节轮毂上,通过螺栓杆组件固定。还包括注油器和液压缸,二者均收容在套筒内,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注油孔,并连接有注油管,所述注油器连接在所述注油管上;所述液压缸连接在所述螺栓杆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套筒和第二半套筒上均设有开口长槽。
所述第一半套筒和第二半套筒上均设有套筒把手。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在第一半套筒和第二半套筒上的方形连接块和L型连接块,其中方形连接块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L型连接块通过上半段为光轴,下半段为螺纹的螺栓以及螺母连接,使第一半套筒和第二半套筒固定在一起并可以绕该螺栓旋转。
所述方形连接块与L形连接块均为四个。
所述螺栓杆组件中,包括螺栓杆,前端为螺纹结构,用于将套筒固定在传动轴上,螺栓杆的中间部分为光杆,用于支撑液压缸,后端为螺纹结构,安装垫片和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构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制造;
缩短了拆卸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降低了联轴节轮毂和传动轴的损坏率。
使用方便,只要拆卸工具套在联轴节轮毂上,安装好液压缸和注油器,施加轴向力和径向力就可以方便的将联轴节拆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联轴节拆卸工具的俯视图,此时,正拆下传动轴上的联轴节轮毂。
图2是本实用新型联轴节拆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联轴节拆卸工具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联轴节拆卸工具,用于简便的完成安装在传动轴6上的联轴节的拆卸,该联轴节拆卸工具包括套筒10、固定套筒10的固定装置20以及将该套筒10固定在传动轴6上的螺栓杆组件90。图示中,传动轴6上安装有联轴节轮毂5。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述套筒10是由上下两个半套筒1,1’组合连接而成,其中一个半套筒1上设有开口长槽11,用于注油器7及液压缸8的连接。另外,所述半套筒1,1’上还分别焊接有套筒把手2,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
所述固定装置20为焊接在半套筒1,1’上的方形连接块4和L型连接块3,在本实施例中,方形连接块4和L型连接块3均为四块。所述方形连接块4开有U型槽,通过螺栓41和螺母42连接。所述L型连接块3开有光孔,通过上半段为光轴,下半段为螺纹的螺栓31以及螺母32将L型连接块3连接,使两个半套筒1,1’永久固定在一起并可以绕该螺栓31旋转。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螺栓杆组件90中的螺栓杆91前端为螺纹结构,用于将套筒10固定在传动轴6上,螺栓杆91的中间部分为光杆,用于支撑液压缸8,后端为螺纹结构,安装垫片92和螺母93,起到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53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