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调节器气密性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5391.8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5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廖锦伦;董振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西合汽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调节器 气密性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调节器气密性测试系统,用来检测挂车集成式ABS调节器的气密性。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大力推行,挂车防抱死刹车系统(简称ABS)的使用率越来越高,ABS能够有效地控制车轮的滑移量,提高汽车制动时的稳定性,缩短刹车距离;调节器是ABS的重要构成部件,是系统的执行机构,适合于挂车ABS用的调节器是一种集成两通道的具有快进、快放和电控功能的继动阀,电磁阀有三组线圈组成,通过这三组线圈的动作组合成ABS工作时的加压、保压和减压的状态,这些动作的气密性直接影响到ABS的最终效果,因此,对调节器气密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挂车组合式调节器的测试设备,都是应用传统单个阀的测试模式,一次测试过程只能测试单边阀,并且需要繁琐的操作才能测试完这几个动作的气密性,这种测试效率低,左、右两阀的对比不直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且测试效率高的集成调节器气密性测试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集成调节器气密性测试系统,其特点是,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第一管道顺次地与储气筒、电控阀、调压阀、气压表、压力传感器和集成调节器形成气路连接,对应集成调节器的左阀体的一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储气罐形成气路连接,对应集成调节器的右阀体的一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储气罐形成气路连接;对应所述左阀体的其余出气口由一测试夹具封闭,对应所述右阀体的其余出气口由所述测试夹具封闭;并且,还包括测试控制器,所述测试控制器分别与PC测试单元、电控阀、集成调节器和压力传感器形成电路连接,所述PC测试单元与气密性分析模块形成电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集成调节器气密性测试系统还包括与所述PC测试单元形成电路连接的条码扫描单元、以及分别与测试控制器形成电路连接的直流稳压源、测试按钮和工作指示灯;用于提供工作电源的所述直流稳压源分别与工作指示灯、集成调节器和电控阀形成电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传感器优选为电流型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是,所述储气筒的容量为40L,第一、第二储气罐的容量为1L。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针对左阀体和右阀体的测试同时进行,测试效率高,性能对比直观;
(2)可自动检测常闭密封、先导密封、常规密封、排气密封、左进气密封、右进气密封,高压密封、低压密封值;
(3)可自动保存测试记录;
(4)可实现识别产品条形标识码;
(5)具有安全保护防夹手的测试操作模式;
(6)可自动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7)测试操作简单、方便,测试结果显示界面友好、直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成调节器气密性测试系统的气路连接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成调节器气密性测试系统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3示出了针对第一测试位的密封指数曲线图及测试数据。
图4示出了针对第二测试位的密封指数曲线图及测试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所述集成调节器气密性测试系统的气路连接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集成调节器气密性测试系统的气源供气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1,该空气压缩机1通过第一管道101顺次地与储气筒2、电控阀3、调压阀4、气压表80、压力传感器90和集成调节器5形成气路连接。所述集成调节器5通过第二管道102与第一储气罐6形成气路连接;所述集成调节器5还通过第三管道103与第二储气罐7形成气路连接。
具体地,所述空气压缩机1作用是把空气压缩到测试所需要的压力;由于测试的过程中有大量减压的动作,为了稳定集成调节器5进气口的压力,因此在空气压缩机1接入集成调节器5之前要通过第一管道101连接一个大容量的储气筒2,优选为容量为40L储气筒;所述储气筒2与集成调节器5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01连接有电控阀3、调压阀4、气压表80和压力传感器90,所述调压阀4的作用是把压力稳定到测试所需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西合汽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西合汽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53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催化剂
- 下一篇:一种碱液表面处理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