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温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6668.9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9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石双忠;田斌;顾正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4013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温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新炉完工后,要对新炉进行烘炉,烘炉的质量好坏决定了炉子的使用寿命。
现有新炉烘炉采用人工手动方式调节烘炉器天然气大小来控制炉温,造成炉温波动大,影响新炉的烘炉质量,甚至造成新炉浇铸料损坏,降低新炉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炉温控制装置,用以通过系统自动调控烘炉温度,及时根据炉温的变化进行调控,提高新炉的烘炉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温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比较单元,调控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一端与烘炉相连接,另一端与比较单元相连接,用于检测烘炉的温度;所述比较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检测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控单元相连接,用于将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所述调控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相连接,用于根据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调控烘炉的温度。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检测单元的一端与烘炉相连接,检测烘炉的温度,比较单元的一端与检测单元相连接,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调控单元的一端与比较单元相连接,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控烘炉的温度,通过自动调控烘炉温度,能够及时根据炉温的变化进行调控,易于掌控炉温,提高新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系统中各装置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炉温控制装置,用于实现烘炉炉温的自动控制。下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温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101,比较单元102,调控单元103;
检测单元101的一端与烘炉相连接,另一端与比较单元102相连接,用于检测烘炉的温度;
比较单元102的一端与检测单元101相连接,另一端与调控单元103相连接,用于将检测单元101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
调控单元103的一端与比较单元102相连接,用于根据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调控烘炉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先按照烘炉制度所规定的烘炉各个时段所要求的温度,在比较单元102上已设定好目标温度值。
要控制烘炉的温度,首先要检测烘炉的当前温度,检测单元101的一端与烘炉相连接,检测烘炉的当前温度,将该温度的信息发送给比较单元102,比较单元102的一端与检测单元101相连接,接收温度的信息,并将检测单元101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发送给调控单元103。
调控单元103的一端与比较单元102相连接,根据比较的结果对烘炉的温度进行相应的调控,即,根据所检测的烘炉温度高于或是低于预置的烘炉目标温度,对烘炉的温度进行相应的调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单元的一端与烘炉相连接,检测烘炉的温度,比较单元的一端与检测单元相连接,将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调控单元的一端与比较单元相连接,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控烘炉的温度,通过自动调控烘炉温度,能够及时根据炉温的变化进行调控,易于掌控炉温,实现对新炉进行符合标准的烘烤,提高新炉的使用寿命。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另一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装置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炉温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检测单元201,比较单元202,调控单元203;
检测单元201的一端与烘炉相连接,另一端与比较单元202相连接,用于检测烘炉的温度;
比较单元202的一端与检测单元相201连接,另一端与调控单元203相连接,用于将检测单元201所检测的烘炉温度与预先设定的烘炉目标温度进行比较;
调控单元203的一端与比较单元202相连接,用于根据比较单元202的比较结果调控烘炉的温度。
进一步的,调控单元203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控电磁阀,该电磁阀位于在供烘炉加热的加热系统的可燃气体管道上,通过开闭状态的改变而控制可燃气体管道中的可燃气体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6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