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炼耐火材料电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6675.9 | 申请日: | 201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5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少臣 |
主分类号: | F27B3/08 | 分类号: | F27B3/08;F27B3/20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15 辽宁省鞍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炼 耐火材料 电弧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炼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熔炼耐火材料的三相交流电弧炉。
背景技术
目前,熔炼耐火材料大多采用三相电弧炉,即利用三角形分布的三支电极电弧产生的高温熔炼白刚玉、亚白刚玉、莫奈石、镁铝尖晶石等耐火材料,三支电极分别连接U、V、W三根火线,即通过电极向电弧炉内输入电能,以电极端部的炉料之间产生的电弧为热源进行耐火材料的熔炼。由于目前耐火材料熔炼用三相电弧炉的电极排列方式均采取三角形排布,使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电弧炉的四个角部无法设置电极,造成在耐火材料熔炼过程中,电弧炉的四个无电极的角部温度明显低于其他部位,从而导致电弧炉的四个角形成“死角”,耐火材料熔炼温度不均,极易造成熔炼质量下降,降低了熔炼后耐火材料的品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电极分布合理,可消除熔炼“死角”,有利于温度均匀分布,提高耐火材料品位的三相电弧炉。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火材料熔炼用电弧炉,电弧炉采用大、小两种不同直径的电极,大电极与小电极之间采取规则的交错排列;6支小电极等间距对称设于长方形电弧炉两条长边内侧,5支大电极等距离设置在电弧炉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每支大电极位于4支小电极对角线的交点上,大电极与相邻上、下2支小电极分别连接在三相交流电源上。
所述相邻2支小电极分别连接不同的火线。
所述小电极横截面面积为大电极横截面面积的1/2。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方式及有益效果为:
将U、V、W三根火线中的U、V两根火线分别连接到相邻两支小电极上,再将另一根火线W连接到大电极上,依次分别连接直至将电弧炉两侧对称设置的共12支小电极和5支大电极均连接到三相电源上即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等间距设置和规则的交错排列方式,不仅使电弧炉的四个角部均设有电极,消除了耐火材料的熔炼“死角”;而且使电极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炉内温度分布均匀,电流密度增大,温度提升及熔炼速度加快。同时使耐火材料的熔炼质量更加稳定均匀,成品率提高,耐火材料的品种质量和品位亦大幅度提升。
附图说明
附图为熔炼耐火材料电弧炉电极分布示意图。
图中:三相电弧炉1、小电极2、大电极3。U、V、W表示三相交流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见,本熔炼耐火材料电弧炉主要是在改变三相电弧炉1内的电极分布方式的同时,合理确定小电极2与大电极3横截面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本实用新型三相电弧炉1采用大电极3和小电极2两种不同直径的电极,且小电极2横截面面积为大电极3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例为1:2。大电极3直径为¢282.84mm,小电极2直径为¢200mm。大电极3与小电极2之间采取规则的交错排列方式,12支小电极2分列于三相电弧炉1上下两条长边内侧,即一侧6支,每列的6支小电极2之间等间距排列,且两列小电极2上、下对称排列,上下或左右相邻的2支小电极2分别连接在U或V不同的火线上。5支大电极3等距离设于三相电弧炉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每支大电极3均居于4支小电极2对角线的交点上,使每支大电极3四周均设有4支小电极2,大电极3连接另一根火线W,从而使大电极3与相邻的上、下2支小电极2分别连接在U、V、W三相交流电源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少臣,未经张少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6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散热齿的散热器
- 下一篇: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