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喷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7036.4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8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臧军;陆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名和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2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喷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喷浆泵,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喷浆泵上使用的混凝土喷嘴。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结材料,集料(也称为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主要通过混凝土喷浆泵进行喷涂,在矿山巷道、涵洞的锚喷支护作业中,喷浆泵锚喷支护作业喷射物料回弹率很高,会产生大量灰尘。目前矿山使用的混凝土喷嘴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直管状另一种是锥形管状,这两种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其内壁均为光滑面(圆柱面或圆锥面)。由于在潮喷工艺中,混合的干料是用靠近喷嘴处的水环(也有与喷嘴安装在一起)实施水灰混合的,所以在气体动力作用下高速流动的物料从喷嘴的光滑内腔中通过后往往得不到均匀混合的混凝土浆,使得喷浆过程中粉尘量和回弹率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喷浆过程中粉尘量、回弹率降低的新结构的喷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喷嘴,包括一喷管,所述喷管内形成一混合区和一稳压区,所述混合区的内径大于所述稳压区的内径,所述混合区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线凸起。
优选的,所述螺旋线凸起的升角取值范围是35°~60°。
优选的,所述螺旋线凸起的升角取值范围是40°~50°。
优选的,所述喷管的材质为聚氨基甲酸酯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混凝土喷嘴在使用时,经过搅拌的水泥、砂、石子在喷射泵的作用下,经传输管路送至接近喷嘴处实施水灰混合后进入喷嘴的混合区,在螺旋线凸起作用下物料进入旋转前进的状态,在该种运动状态中砂、水泥、石子、水及速凝剂得到进一步的搅拌,混合趋向均匀,通过混合区的混凝土浆迅速穿过稳压区后喷射而出,这样即可有效降低粉尘的浓度及回弹率。该混凝土喷嘴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与各种型号的喷浆设备配合使用等优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该混凝土喷嘴包括一喷管1,该喷管1的材质为聚氨基甲酸酯材料。在喷管内形成一混合区3和一稳压区2,所述混合区3的内径大于所述稳压区2的内径,混合区3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线凸起4。螺旋线凸起4的升角取值范围是35°~60°,作为进一步优选,螺旋线凸起的升角的取值范围可以是40°~50°。
该混凝土喷嘴在使用时,经过搅拌的水泥、砂、石子在喷射泵的作用下,经传输管路送至接近喷嘴处实施水灰混合后进入喷嘴的混合区,在螺旋线凸起作用下物料进入旋转前进的状态,在该种运动状态中砂、水泥、石子、水及速凝剂得到进一步的搅拌,混合趋向均匀,通过混合区的混凝土浆迅速穿过稳压区后喷射而出,这样即可有效降低粉尘的浓度及回弹率。
该混凝土喷嘴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与各种型号的喷浆设备配合使用等优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喷嘴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名和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名和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70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