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矿井井口防冻及地表防冻的新能源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7225.1 | 申请日: | 201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7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茂勇 |
主分类号: | E21B36/00 | 分类号: | E21B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矿井 井口 防冻 地表 新能源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矿井井口防冻及地表防冻的新能源空调系统,属于矿井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等采掘业的冬季井口防冻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由燃煤、燃油或燃气锅炉加热室外进风温度到2~5℃再送入井筒内,以避免井口结冰导致人员、设备运输时出现危险。但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燃料,存在高能耗、高污染、高运行费用的缺点。另外,上仓煤廊等处由于需要设置值班采暖(通常约5~10℃),也存在高能耗及运行费用问题。
为此,目前已出现采用地源热泵等方式进行井口防冻的做法,特别是将温度水平较高的矿井排水或者矿井回风中的较高品位能量进行余热回收,并由热泵转移到进入矿井的空气中,可保持较高的能效比,因此可有效降低锅炉采暖的污染问题及运行费用。
但是,通常采用地源热泵的系统由于整个热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能效比往往较低,耗电量也较大,从而实际运行费用往往仍然较高,且初投资较大,影响到煤矿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研制一种用于矿井井口防冻及地表防冻的新能源空调系统,采用矿井排水、或者矿井回风或者太阳能等自然能源作为主要能源,辅之以少量电能,全面承担井口防冻能耗及上仓煤廊等地表防冻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是:一种用于矿井井口防冻及地表防冻的新能源空调系统,包括自然能源采集子系统(1)、能量转换子系统(3)和防冻末端子系统(4)三部分,所述的自然能源采集子系统(1)包括矿井回风处理装置(11),或者包括矿井排水处理装置(12),或者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13),并通过能量输配管路(2)与能量转换空调装置(31)的能源输入端相连,能量转换空调装置(31)的能源输出端通过载热管路输送到防冻末端子系统(4),防冻末端子系统(4)包括进风矿井井筒内的护壁式防冻末端装置(41),或者包括进风矿井井口上的热风式防冻末端装置(42),或者包括需要值班采暖的上仓煤廊内的低温辐射型地表防冻末端(43)或进风防冻末端(44)。
矿井回风处理装置(11)采用喷淋式空气-水换热结构、空气-空气式换热结构或者空气过滤器结构。
能量输配管路(2)采用水管路结构或者风管路结构。
能量转换空调装置(31)采用电压缩式热泵,或者吸收式热泵,或者水泵,或者风机。
护壁式防冻末端装置(41)的载热环路采用塑料管水管路,或者内有单组分汽液两相介质的金属管路,或者内有多组分汽液两相介质的金属管路。
采用这一新型集成系统可实现主要由自然能源承担全面的井口及地表防冻问题,仅仅需要消耗少量电力或者蒸汽、热水等较高品位的能源,系统设备更加简单可靠,初投资及占用空间更节省,运行费用下降60%以上,实现了采用自然能源解决防冻问题的全新的新能源空调解决方式。现场施工方便,节省人力和时间,实用性强,安全可靠,可在北方地区煤矿等采掘业的井口防冻工程中迅速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1中各部件编号与名称如下:
自然能源采集子系统1、能量输配管路2、能量转换子系统3、防冻末端子系统4、矿井回风处理装置11、矿井排水处理装置12、太阳能集热装置13、能量转换空调装置31、护壁式防冻末端装置41、热风式防冻末端装置42、低温辐射型地表防冻末端43、进风防冻末端44、矿井排风出风A、矿井排风B、处理后排风C、矿井排水出水D、矿井直接进风E、矿井冷风进风F、矿井热风进风G、地表防冻送风H。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系统示意图。
用于矿井井口防冻及地表防冻的新能源空调系统,包括自然能源采集子系统(1)、能量转换子系统(3)和防冻末端子系统(4)三部分,所述的自然能源采集子系统(1)包括矿井回风处理装置(11),和矿井排水处理装置(12),并通过能量输配管路(2)与能量转换空调装置(31)的能源输入端相连,能量转换空调装置(31)的能源输出端通过载热管路输送到进风矿井井口上的热风式防冻末端装置(42)。
矿井回风处理装置(11)采用喷淋式空气-水换热结构。
能量输配管路(2)采用水管路结构。
能量转换空调装置(31)采用电压缩式热泵和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茂勇,未经张茂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72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速器润滑系统及变速器
- 下一篇:具有低口服生物利用度的预压速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