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醇基燃料猛火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7549.5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4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安 |
主分类号: | F24C5/02 | 分类号: | F24C5/02;F24C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猛火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餐饮、工商业及民用醇基燃料猛火灶的发明方法。
背景技术
猛火灶是家庭、火锅及餐饮等行业必备的加热工具。当前,由于石油资源的紧缺,由石油提练的液化气随之紧张,市场供应不足,各国为了不受石油资源紧缺的影响,都加大了对其他替代资源的开发力度,如风力、水电、太阳能等。同时,世界各国对以甲醇为主要原料开发的醇基燃料也在不断地加强,甲醇主要以生物原料加工,属可再生资源,同时各大煤矿、化工厂、化肥厂、练油厂等排放的废品都可提练甲醇,甲醇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甲醇配制的醇基燃料具有独特的特性,它在常温下属液体,并且热值低,要让它正常燃烧,对灶具的要求非常高,世界各国虽然开发醇基燃料已有二十余年,但至今没有解决灶具配套的问题,中国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研发醇基燃料至今,也没有一个开发成功,其主要原因是配套的灶具不适应醇基燃料的燃烧,在传统灶具上不断地改进可以实现醇基燃料的燃烧,但能耗高,同等烹饪条件下,其能耗甚至高于液化气,不具有推广价值,并且排放中有毒气体严重超标,容易导致人体中毒和其他病变。醇基燃料相对于液化气,其热值低,传统灶具基础上改进的灶具无法实现其猛火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醇基燃料猛火灶,由外壳、燃烧器、气化装置、炉头、导气管、配风腔组成;气化装置安装在燃烧器上,燃烧器固定在导气管上端,导气管固定在外壳上,导气管底端与配风腔相连,炉头连接在配风腔上;通过调节配风片可以调节燃烧时火焰的状况。
气化管为空心的柱状金属或非金属管件。
气化装置由气化管和气阻组成,将气阻穿插于气化管内,然后环绕成螺旋形弹簧状体,就形成气化装置,气阻与气化管之间形成一个夹层间隙空间。
气阻由气阻棒和气阻丝组成,气阻丝成环形状环绕在气阻棒上,形成环形状间隙。
气阻为气阻棒上所开环形槽形成。
气阻由1根以上20根以内的空心或实心柱体组成,包含1根和20根。
气阻由2根以上50根以内的实心或空心柱体环绕组成,包含2根和50根。
气阻由弹簧状物体组成。
气化装置由内部为空心体组成,空心体上分别有进口通孔和出口通孔。
气化管由内部为1~10个通孔的管件组成,通孔之间相互独立。
采用本发明制造的醇基燃料猛火灶,当醇基燃料从气化装置一端进去后,绕过气化装置,进入炉头,由炉头喷出,经导气管,由燃烧器喷出燃烧,经过十几秒钟的加热,气化管迅速升温,将经过气化管的液体醇基燃料加热变成气体。经过气化管的加热,液体醇基燃料已变成气体由炉头喷出燃烧,通过调节配风片改变混氧,进而使燃料充分燃烧。
本发明方法制造的醇基燃料猛火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灶具火力小、能耗高、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的缺陷,真正实现了醇基燃料配套灶具的技术突破,它的推广将彻底替代现有的石油液化气。
由于醇基燃料成本低,还不到石油液化气的一半,加上本发明灶具的执效率高达60%(现有技术热效率为28%左右),它的推广,将为国家节约能源达65%以上,为用户省钱达40%左右。
附图说明
附图1是醇基燃料猛火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气化装置正视图;
附图3是气化装置俯视图;
附图4是气化装置内部结构剖面图;
附图5是气化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气阻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气阻棒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气阻丝结构示意图;
附图9a是配风腔正视图;
附图9b是配风腔俯视图;
附图10a是配风片正视图;
附图10b是配风片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是醇基燃料猛火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气化装置,2是外壳,3是燃烧器,4是炉头,5是导气管,6是配风腔,7是配风片。醇基燃料从气化装置1一端进入,经气化装置1气化后变为气体,从气化装置1另一端喷出进入炉头4,经炉头4喷入导气管5,经燃烧器3燃烧。
附图2是气化装置正视图。
附图3是气化装置俯视图。
附图4是气化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8是气化管,9是气阻棒,10是气阻丝。醇基燃料从气阻棒9与气化管8之间形成的夹层间隙通过,液体醇基燃料经过预热逐渐变成气体,喷入炉头4后经导气管5喷入燃烧器3燃烧。
气化管与气阻之间形成的夹层间隙根据灶具的功率要求而定,制造尺寸为0.01mm~6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安,未经李永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75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冲洗液体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污水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