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InAlN/GaN 异质结有源区的埋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7811.6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1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邢东;冯志红;房玉龙;刘波;张雄文;敦少博;蔡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78 | 分类号: | H01L29/77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500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naln gan 异质结 有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InAlN/GaN 异质结有源区的埋层结构,属于半导体微电子设计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InAlGa/GaN异质结器件,如InAlN/GaN HEMT,具有优异的微波性能及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已得到了广泛研究。InAlGa/GaN异质结器件伴随着技术的成熟,下一步发展方向是InAlGa/GaN 异质结器件与其他半导体器件的集成,这会涉及到InAlN/GaN 异质结器件有源区深埋。
由于极化效应在InAlN/GaN异质结处形成二维电子气,电子来源于半导体表面。因此,在InAlN/GaN异质结器件材料结构上面生长InAlN(UID),当厚度大于一定厚度时,InAlN/GaN异质结处形成二维电子气浓度会急剧减小,材料的方块电阻增大,形成半导体表面的电绝缘。对上述材料最上面的InAlN层进行刻蚀(含干法或湿法刻蚀),可以使InAlN/GaN 异质结器件有源区激活,恢复InAlN/GaN 异质结中二维电子气浓度。
目前,存在InAlN/GaN异质结器件有源区深埋刻蚀激活工艺难题,刻蚀深度难以精确控制,刻蚀过程对InAlN/GaN异质结器件有源区的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确控制刻蚀深度的InAlN/GaN 异质结有源区的埋层结构,为将来实现InxAlN/GaN HEMT与其他半导体器件的集成提供了一条新技术路线。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InAlN/GaN 异质结有源区的埋层结构,包括半导体层、InxAlN/GaN异质结和半绝缘衬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层、;所述InxAlN /GaN异质结中In的组分为0~1;所述半绝缘衬底、InxAlN/GaN异质结、刻蚀终止层、缓冲层和半导体层的厚度大于0?,由下至上依次排列。
所述的半绝缘衬底、InxAlN/GaN异质结、刻蚀终止层、缓冲层和半导体层的掺杂情况为ID或UID。
所述半导体层的组分至少由In、Al、N、Ga两种元素组成。
所述半导体层的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所述InxAlN /GaN异质结中0<x<1。
所述刻蚀终止层的材料为InxGaN或InAlGaN或AlxGaN, 0≤X<1。
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InxAlN,0<x<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埋层结构实现了InAlN/GaN HEMT异质结器件与其他半导体器件(其组分含In、Al、Ga、N元素)的连接,将不同器件集成在一个晶圆片上。为将来实现InxAlN/GaN HEMT与其他半导体器件(半导体由In,Ga,Al,N至少两种元素以上组成)的集成提供了一条新技术路线,具有良好的商业应用前景。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埋层结构用干法或湿法或混合的方法刻蚀到缓冲层,然后再用碱性腐蚀液选择刻蚀缓冲层,使刻蚀停止在刻蚀终止层上,实现刻蚀深度的精确控制。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埋层结构可以使刻蚀过程对InAlN/GaN异质结器件有源区的影响减小,解决了InAlN/GaN异质结器件有源区深埋刻蚀激活的工艺难题。
附图说明
图1 为 InAlN/GaN 异质结的埋层结构示意图。
1半导体层 2缓冲层 3刻蚀终止层 4 InAlN/GaN异质结 5半绝缘衬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InAlN/GaN 异质结有源区的埋层结构,包括半导体层1、InAlN/GaN异质结4和半绝缘衬底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层2、刻蚀终止层3;所述InAlN /GaN异质结4中In的组分为0.17;所述半绝缘衬底5、InAlN/GaN异质结4、刻蚀终止层(10?)3、缓冲层(5000?)2和半导体层1 (大于0?),由下至上依次排列。
所述半绝缘衬底5、InAlN/GaN异质结4、刻蚀终止层3、缓冲层2和半导体层1的掺杂情况为ID或UID。
所述半导体层1的组分至少由In、Al、N、Ga两种元素组成。
所述半导体层1的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7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 下一篇:吸湿排汗弹性纤维的生产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