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摇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7950.9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8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游小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游小胜 |
主分类号: | A47C3/02 | 分类号: | A47C3/02;A47C7/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摇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摇椅。
背景技术
摇椅是一种能前后摇动的椅子。现有的摇椅通常包括椅体和位于椅体底部呈弧形的椅腿,人们坐在椅体上后,由于呈弧形的椅腿与平整地面接触,使得整个摇椅能前后摇动。
但是,这样的摇椅安全性较差,也就是说,摇动弧度过大时,摇椅可能翻倒。给人们造成不必要的受伤,而且摇椅摇动过程中与地面摩擦还会对地面造成划伤。
中国专利其公开号CN2048312U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摇椅”,它也是包括椅体和位于椅体下部的弧形底座,椅体和底座为一体式结构,虽然,它是多功能的能用作老人推车、躺式童车、坐式童车等,但它还是存在着过渡摆动可能会翻倒,以及划伤地面的问题。
现有的其他摇椅均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舒适性高的摇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摇椅,包括椅体和位于椅体下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椅体底部具有呈弧形的用于抵靠在底座上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处还设有张紧绳,所述底座上连接有滑轮,上述张紧绳同时连接在接触部和滑轮上。
由于椅体的接触部与底座接触,而接触部又是呈弧形的。同时张紧绳将接触部与底座连接在一起。在张紧绳的作用下椅体能连接于底座上部,同时,椅体相对于底座摆动过程中不会脱离。
在上述的摇椅中,所述椅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接触部,每个接触部处均设有张紧绳。
显然,椅体的两侧分别具有接触部和张紧绳使得椅体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在上述的摇椅中,所述的接触部设有与底座滑轮位置一一对应的副滑轮,上述的张紧绳套在位于椅体一侧的若干滑轮和副滑轮上。
椅体摆动过程中张紧绳在滑轮和副滑轮上滑过,使得椅子能顺畅摆动但不能由底座上脱离或偏移。
在上述的摇椅中,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副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与滑轮位置一一对应。
滑轮沿着底座平面前后设置,通过两个滑轮和两个副滑轮使得椅体能稳定的摆动。
作为另外一种方案,在上述的摇椅中,所述的张紧绳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接触部处,且张紧绳套在滑轮上。张紧绳自身就有一定的收缩功能,这样的结构同样能使椅体相对于底座顺畅摆动。
在上述的摇椅中,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个。
通过两个滑轮使得椅体能顺畅摆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摇椅由于在椅体上具有呈弧形的接触部且在接触部与底座之间设有滑轮、张紧绳,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得椅体能相对于底座顺畅摆动,具有比较高的实用价值。
同时,由于张紧绳是套在滑轮和副滑轮上的,张紧绳不易脱落,摇椅的使用稳定性比较高。
另外,通过张紧绳的设置还能放置椅体过渡摆动,避免了椅体翻倒,其使用安全性还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摇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本摇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椅体;1a、接触部;2、底座;3、滑轮;4、副滑轮;5、张紧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摇椅包括椅体1和位于椅体1下部的底座2,椅体1底部具有呈弧形的用于抵靠在底座上的接触部1a。本实施例中,椅体1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接触部1a。
接触部1a处还设有张紧绳5。底座2上连接有滑轮3,张紧绳5的两端连接在接触部1a上且张紧绳5套在滑轮3上。每个接触部1a处均设有张紧绳5。
由于椅体1的接触部1a与底座2接触,而接触部1a又是呈弧形的。同时张紧绳5将接触部1a与底座2连接在一起。人们坐在椅体1上后接触部1a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使得椅体1能很轻松的相对于底座2摆动,同时,在张紧绳5的作用下椅体1能连接于底座2上部,避免椅体1相对于底座2摆动过程中脱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接触部1a设有与底座2滑轮3位置一一对应的副滑轮4,张紧绳套5在位于椅体1一侧的若干滑轮3和副滑轮4上,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滑轮3的数量为两个,副滑轮4的数量为两个且与滑轮3位置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游小胜,未经游小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79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