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连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8569.4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1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伍;张在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7/02 | 分类号: | F16C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连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构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的柴油机曲轴连杆包括连杆体和连杆盖4,通常连杆体和连杆盖一体锻造成型,然后再采用切口或胀断法将连杆体和连杆盖4分离,在连杆体和连杆盖4上分别加工出相配合的齿形面,最后用螺栓6、螺栓7将连杆体和连杆盖4连接起来,由于发动机连杆在工作时受力情况复杂,而且受力变动频繁,因而对连杆体与连杆盖的连接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工时,通常是以小头孔1、大头部3的外侧面及底面作为基准面的定位方式,在不同的加工工序中使用不同的工装夹具,采用相同的定位方式,因此会产生累积误差,造成加工精度降低;将小头孔1、大头部3的外侧面作为基准面,就需要对其外侧面定位面进行加工,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生产工序少、生产成本低的发动机连杆。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连杆体和连杆盖,连杆体包括杆身、小头部和大头部,其特征在于:小头部与杆身连接处设有第一定位孔,大头部与杆身连接处设有第二定位孔,连杆盖上设有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加工时,先以小头孔为基准,加工出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再以连杆体上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为基准,采用切口法将连杆体和连杆盖分离,以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为基准加工大头部上的齿形面,以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为基准加工连杆盖上的齿形面,最后用螺栓将连杆体和连杆盖连接起来;由于采用了相同的定位基准,因此不会产生累积误差,所以提高了加工精度;不需要再将小头孔、大头部的外侧面作进行加工,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动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小头孔,2-杆身,3-大头部,4-连杆盖,5-大头孔,6、7-螺栓,8-第一定位孔,9-第二定位孔,10-第三定位孔,11-第四定位孔,12-小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连杆体和连杆盖4,连杆体包括杆身2、小头部12和大头部3,小头部12设有小头孔1,大头部3和连杆盖4通过螺栓6、螺栓7固定连接,大头部3与连杆盖4的中间为大头孔5,在小头部12与杆身2连接处设有第一定位孔8,大头部3与杆身2连接处设有第二定位孔9,连杆盖4上设有第三定位孔10和第四定位孔11;
加工时,先以小头孔1为基准,加工出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9、第三定位孔10和第四定位孔11;再以连杆体上的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9为基准,采用切口法将连杆体和连杆盖4分离,以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9为基准加工大头部3上的齿形面,以第三定位孔10和第四定位孔11为基准加工连杆盖4上的齿形面,最后用螺栓6、螺栓7将连杆体和连杆盖4连接起来;采用相同的定位基准,因此不会产生累积误差,所以提高了加工精度;不需要再将小头孔1、大头部3的外侧面作进行加工,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85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轴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改性二氧化钛/聚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